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理性之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古希腊先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后启资产阶级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3、教学目标及确定的依据:
理论依据:根据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二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特点,掌握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1)重点: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作用。
(理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他们在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2)难点一:分析比较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
难点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理论依据:因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
二、说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活动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在学习重点难点问题时,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启蒙思想家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同时,通过表格的运用,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图表进一步认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指导
1、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
2、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建构适合自己学习、研究、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都能终身受益。
四、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用大屏幕打出《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新青年》杂志影印本。)
教学导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但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即权利相互平衡与制约的1787年宪法。而这种机制来源于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天才设计。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这也是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最先提出和倡导的人文精神。
那么,欧洲启蒙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有什么主要思想主张和重大影响?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悟启蒙思想家们的睿智、创新、伟大和崇高。
(设计意图:这段话用独特的视角把学生引入深刻的思考,为叩开知识的大门作良好的铺垫。具有“凝神、起兴、点题”之功效。)
(二)讲授新课:————探究式地解决问题
1. 解决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问题——为什么
教学方法:回忆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得出具有共性的规律,然后归纳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封建制度仍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原因 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获得相当的解放
文艺复兴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个人素养的提高
寻找本节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核心问题:启蒙思想(确定核心问题的方法:学生速读——发表个人看法—— 师生互动达成基本共识)
教学过程:
首先,简单了解启蒙运动的含义,理性的含义。(教学方法:由学生看书回答,老师补充。)
启蒙运动
内容 反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
目的 消灭封建专制王权,宗教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次,从不同角度学习掌握启蒙思想(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切入角度,指导学生看书;亦可反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发展历程看:
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出现高潮,19世纪扩展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
从思想的传承看:(在学生看书思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比较方法分析)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名称 时间 核心 斗争对象 特点
第一次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人文主义 天主教神学思想 以人为中心
第二次 启蒙运动 17-19世纪 理性主义 封建旧制度 强调理性
从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看: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看书及材料,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一:课本上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是什么?其最具特点的主张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和补充材料,你认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在当时最激进、影响深远?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 卢梭
材料二:“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 歌德
材料三:“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 赫尔岑
提示:(学生分析后教师针对性归纳)
卢梭的主张最激进,他认为真正保障人民自由平等权利的,不是英国的君主立宪,而是由人民直接拥有国家主权和立法权的民主共和制度。卢梭的思想闪耀着更明亮的智慧之光,他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赖以产生、确立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石,它直接影响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也有很大影响。
最后,通过上面的学习,师生共同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主要观点 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抨击天主教会,歌颂理性自由民主平等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人非工具 ①②③④
主要著作 《论法的精神》 《哲学通讯》 《社会契约论》 《纯粹理性批判》
影响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共同点 ①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②③④
解决启蒙运动的影响问题——怎么样
合作探究:启蒙思想的历史影响。我要求学生联系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的内容举例说明对课本所阐述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结论,但必须强调以史实为依据,最基本的要求是“论从史出”。)
导入下一环节: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欧洲历史上有过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事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下面就来比较一下这两次运动。课件展示:(如果课堂时间不够,此表可留作课后作业)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14—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
开始国家 意大利 英国
中心国家 意大利 法国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矛头指向 天主教 天主教和封建制度
特点 停留在对旧秩序的批判 还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理论体系 不成熟 成熟
影响 1、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1、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2、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财富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巩固小结】: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解放活动。启蒙思想家们高举理性的大旗,提倡科学与民主,宣传平等与自由,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麻痹人们精神的基督教,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课后练习】:(略)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与感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附: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 理性之光》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概念
2、背景
3、性质
二、 启蒙运动的过程
1、兴起:17世纪发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
2、高潮:18世纪中叶,以法国为中心,出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
3、扩展:德国、康德
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1、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2、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3、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4、康德:人非工具
四、 启蒙运动的影响
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德国
法国
伏尔泰 ——自由平等,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
特点:提倡开明君主制
卢梭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孟德斯鸠 ——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原则。
特点:提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具体解决办法,操作性强。
康德 ——人非工具。
特点:提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具体解决办法,操作性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