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语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间。
常到花丛去上班,造出产品比蜜甜。
(打一昆虫)
蜜 蜂
蜜蜂
蜜蜂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昆虫,你仔细观察过它们吗?有一位法国科学家对蜜蜂特别感兴趣,为了研究蜜蜂,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实验的经过吗?那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蜜 蜂
14
三年级下册
我会认
gài
概
zǔ
阻
kuò
括
wù
误
nì
逆
tú
途
mò
陌
chāo
超
大概
阻力
包括
准确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
ɡài
zǔ
kuò
wù
nì
tú
mò
chāo
我会写
蜜
蜂
辨
阻
跨
括
检
查
确
误
途
陌
蜜蜂 听说 辨认 能力 公里 记号 几乎 阻力 花粉 将近 包括 亲眼 检查 迷失 准确 尽管 沿途 陌生 景物 确实 记忆 本能
词
语
表
【辨认】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词语解释
【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
【阻力】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本文指小女儿因蜜蜂飞回来而兴奋不已。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差错。
【逆风】迎面对着风。
【陌生】生疏;不熟悉。
【超常】超过寻常,超出一般。
【确确实实】真实可靠。
【本能】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辨认——辨识 推测——推断 包括——包含
检查——查看 陌生——生疏 超常——超凡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减少——增多 阻力——动力 遥远——附近
准确——含糊 陌生——熟悉 超常——平常
反义词
妙
课
解
文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做了一个实验,为了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他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是现代昆虫学的先驱,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界的维吉尔”。
作
者
简
介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试着说说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
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作者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结合分段再读课文并思考: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听说”一词说明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这是“我”想做实验的原因,体现了“我”求实,不轻信、不盲从的科学态度。
作者想做个怎样的实验?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能力的实验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认真默读第2—6自然段,说说实验过程。
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捉自家草料棚的蜜蜂?
为了便于观察蜜蜂飞回的情况。
2.作者为什么让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叫小女儿守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和只数。
思考并回答问题:
3.作者为什么要在四公里外放飞蜜蜂?
是因为路稍远一些,更能检验出蜜蜂是否能找到回家的路。
4.为什么还要在蜜蜂背上做白色记号?
做白色记号是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开,证明这些蜜蜂是自己放飞的。
严谨、科学、务实。
这一系列实验过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实验态度?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用词准确,语言严谨
观察与推测,反问句,体现出作者担心蜜蜂找不到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从对小女儿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的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实验已经初步成功了,可初步断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将近两点钟
放飞
分析蜜蜂飞行时间
两点四十分
飞回
约三刻钟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检查蜂窝
绝大部分蜜蜂陆陆续续飞回来了。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证明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结果
关联词:表达了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
作者到底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在文中找一找。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结论: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这种能力靠的不是超长的记忆力。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作者坦然地说出这个结论自己无法解释,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作者为什么要说这种本能自己无法解释?
层次梳理
主旨归纳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了探究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也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
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蜜蜂的相关知识,在班上分享。
结束语:同学们,尽管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连法布尔也无法解释清楚,但他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求实的科学作风很值得我们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