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0 21: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碧草如茵,桃花芬芳,燕子衔泥,鸳鸯嬉戏,鸭子戏水,黄鹂鸣叫……大自然中,旖旎的风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全都是一首首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三首古诗,又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看看吧!

古诗三首
1
三年级下册
我会认
yuān

yāng

huì

chóng


jiǎn
tún

鸳 鸯
惠 崇
huì chónɡ
河 豚
tún
减 少
jiǎn
yuān yānɡ
我会写






























认真读读古诗,思考: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各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 句
[唐]杜甫(fǔ)
绝 句
【宋】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又称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篇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被公认为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




自读古诗,为古诗划分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 句
[唐]杜甫(fǔ)

妙解课文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是一种诗歌形式,一般是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诗人没有给这首诗命题,直接用诗歌体例“绝句”为题。
想一想:
诗人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春日 江山 春风

花草 燕子 鸳鸯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秀丽,美丽
日光和煦,欣欣向荣,山清水秀,旖旎多娇。

春风拂面,轻柔舒适,百花竞放,馨香宜人。


诗意:江河山川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春季太阳
落山渐晚
视觉嗅觉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土湿软



诗意:燕子衔着湿泥飞来飞去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春天多雨,土地湿润,燕子们忙着衔泥筑巢,在空中不断地飞来飞去。日照沙暖,鸳鸯便惬意地睡在沙洲上,相亲相近,羡煞旁人。此二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层次梳理
《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大地上江山秀丽、花草芬芳、燕子翩飞、鸳鸯慵睡的旖旎风光,流露出诗人欢悦安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主旨归纳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等,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自读古诗,为古诗划分节奏。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我知道: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春江晚景》是惠崇的画,此画已遗失。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写的。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下面我们通过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这首诗,去欣赏惠崇的《春江晚景》这幅画作吧!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一种肥而美味的鱼,有毒。
河豚又叫气鼓鱼,当遇到外敌时,它的腹腔就迅速膨胀,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河豚味美,但内脏有剧毒,不能随意乱吃。

遇到危险后
画家惠崇仅用竹子、三两枝桃花、鸭子、蒌蒿满地、芦芽短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面,可见他的“画中有诗”。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我们再来欣赏苏轼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首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逆游而上
早春

想象
诗意:竹林外的桃花刚开放了三两枝,在江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江水变暖。江边蒌蒿遍地、芦苇也生出嫩芽,这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你读懂这首诗了吗?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
这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题画诗。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这首诗既保留了惠崇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最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诗人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画中有诗”,那么这首诗就是“诗中有画”了。?

一起来欣赏
写实
竹 桃花 江水
惠崇春江晚景
想象—河豚欲上—充满情趣
喜爱春天
赞美春天


鸭 蒌蒿 芦芽

层次梳理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画中所绘之景展现得令人神往,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主旨归纳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jī):(1085~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祖籍赣州人。历任江西、浙江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等职。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主要作品:著有《茶山集》8卷。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自读古诗,为古诗划分节奏。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浙江衢江,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
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尽头
乘船




再走山间小路。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时间

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愉悦。
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
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
黄 鹂
绿 阴





黄莺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苍绿的树荫
诗意:山路上绿色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丛林中传来的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静态美
动态美

衬托出山路的幽静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请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苍绿的树阴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层次梳理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主旨归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复述这三首诗
描写的景象。

课后作业
大自然,是最美的画,是最动听的歌。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好季节,欣赏美丽风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