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古诗三首. (部编版)(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古诗三首. (部编版)(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0 21:29:39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18张PPT。9、古诗三首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民族节日的喜爱和推崇之情。(重点)
3.激发对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旧、符”2个生字。(重点)
2.学习古诗《元日》,理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重点)谈话导入上面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
想一下,我国的春节都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呢?谈话导入 放爆竹、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拜大年,领压岁钱,吃水饺,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春节富有特色的风俗。这些都是我们现代的人过春节所具有的风俗,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谈话导入思考:
看到课题《元日》,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
可能会有同学会问:“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
“元日”就是“元旦”吗?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bào tú fú思考:
看课本插图的意思,大致说说这首诗主要说了什么?精读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屠苏:指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大大小小朝东喝屠苏酒。据说喝此酒可以避瘟疫。春风送暖,感受美好的春天来临。精读古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光辉灿烂的意思。
②总:都的意思。
③新桃、旧符:都是桃符的意思。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从汉代起即有用桃木做桃人、桃印、桃符等避邪的风习。我们现在的春联就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细读古诗想一想:
作者是怎么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又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景物来表现的?
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细读古诗议一议:
诗人是怎么样通过对新年元日热闹、欢乐的动人景象的描写来抒发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饮屠苏酒,却是按照先少后老的次序进行的,言辞中寄寓着诗人欣欣然于年轻一辈的健康成长,期待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的有所作为,同样也期待着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换”字,王安石不仅仅是期待着新桃“换”(变)旧符,他期待着更大的“变”,更深的“变”,那就是变革政治,变法图强。课后作业根据诗意,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编写一个古诗故事。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课时作业一、我会解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课时作业二、我会翻译。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三、将《元日》背给爸爸妈妈听。今天的你们很棒哦!明天继续加油!!课件26张PPT。9、古诗三首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课时目标1.会写10个生字,掌握生字书写。(重点)
2.学习古诗《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难点) 第二课时出示课题创设情境点击下方播放音乐。创设情境"纷纷”:
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创设情境“纷纷”: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解读课文"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
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解读课文"遥":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
我们通过一粒种子变成阳台上的木地板的过程明白了什么?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象。解读课文"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我们通过一粒种子变成阳台上的木地板的过程明白了什么?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拓展探究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课堂小结思考::如何评价一首诗?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古诗学习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学习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  
心情也可能是?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古诗学习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思考: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古诗学习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古诗学习换词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 “每逢佳节又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古诗学习“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古诗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古诗学习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
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引用诗句)你想祝愿他?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升华情感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读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板书设计《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课时作业一、我知道。(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
1.农历九月九日是( C )节。
A.端午 B.清明 C.重阳 D.中秋
2.山东是指( B )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 C.山的东面
二、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 亲人 的思念之情。课时作业 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表达 游子思乡 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三、将古诗二首背诵给下来,默写《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的你们很棒哦!明天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