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
【课 型】单元整理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程、魔”等11个字,了解常见的职业名称。
2.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了解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3.能背诵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
【教学难点】
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二》。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二、看图识字,说话练习?
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
2.出示课本上的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互查,小老师领读。?
3.做游戏“我说你指”。结合图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生活,学生说一说周围人的职业,用上带有“师”和“员”字的词语。
三、字词句运用
(一)情境写话
1.出示课文短文,读一读,用圆圈圈出看到的景物。
2.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用“~~~~~”画出来,说给同桌听一听。
3.这些景物都像什么呢?用“——”画出来,喜欢哪个景物就把它多读几遍。
4.全班交流:你喜欢哪个景物?为什么喜欢它?
5.齐读三个句子,观察一下,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的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
6.仿照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大树 天空????????????????????
又粗又壮的 湛蓝湛蓝的?????????????????
就像_______???就像_________?
7.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上“…像…”的句式,写一写,写一句即可。
岸边的垂柳,随风舞动,就像小姑娘的长辫子。
路边的大楼,高高的,像一个个巨人。
8.作品展示。挑选优秀的作品放到投影下进行展示。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这糕要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
2.这两组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
3.小组内交流,然后共查字典,找出“特别”“经过”的不同义项,派代表回答这两句话分别用了哪一个义项?
4.全班汇报。
特别: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 “路 过、走过”的意思。?
5.练习:再出示一句带有“特别”或“经过”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哪一个意思。?
6.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四、日积月累
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
2.出示3句谚语。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3.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全班汇报交流,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
5.齐读,说说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
6.补充积累其他与关爱有关的谚语。
例如: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7.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
五、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诗歌,读通、读顺。
2.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和难读的语句。
3.学生分小节朗读。教师指导校音。?
4.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带去了什么?? ??
5.理解诗歌内容。复述诗歌内容。? ???? ???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
6.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7.尝试背诵诗歌。
六、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