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
A.互助合作政策 B.自愿互利原则
C.赎买政策 D.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2.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C.一五计划的执行 D.三大改造的完成
3.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重建或者恢复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原殖民地国家而言,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更是成为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为此中国政府开始(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实施“一五”计划 D.实施西部大开发
4.党和国家进行三大改造的主要任务是( )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D.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在于( )
A.范围不同 B.任务不同
C.合作程度不同 D.所有制性质不同
6.下列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的建立
7.汽车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8.汽车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出现于( )
A.过渡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9.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是在下列哪一时期奠定的( )
A.镇压反革命运动期间 B.抗美援朝期间
C.一五计划期间 D.土地改革运动期间
10.20 世纪 50 年代工业化建设时期,156 项重点工程成为工业化建设的核心,这些建设主要得到下列哪一国家的援助?( )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法国
11.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成就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黄浦江大桥 D.武昌长江大桥
12.下面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汽车制造厂
C.沈阳机床厂 D.大庆油田
13.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刘少奇 D.周恩来
14.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没收政策 C.借用政策 D.购买政策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述内容最早出现于( )
A.1949《共同纲领》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
17.“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武汉大桥跨天堑,克拉玛依油不洋。铁路鹰下宝成等,三条公路通西藏。”鞍钢、沈飞、长江大桥,都是今天仍然无比显赫的名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五计划的工作重点是( )
A.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B.大力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着力发展交通建设
18.“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
19.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发言中说:“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这段讲话明确了“三大改造”的( )
A.背景 B.内容 C.意义 D.方法
20.某学生搜集了关于中国史的相关资料: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据此推断,该学生研究的主题是( )
A.救亡图存 B.政权巩固 C.曲折探索 D.改革开放
21.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曾被全面否定,曾经肯定过洋务运动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洋务运动没有积极意义
B.洋务运动加剧了列强侵略中国
C.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
D.当时思想自由,能够各抒己见
22.1949年周恩来对枣庄中兴公司最后一任总经理黎绍基说:中兴公司是爱国的,是民族工业的骄傲,堪称典范,为抵御日寇,付出了巨大代价……要用最高的定息予以奖励并指示“煤矿事业应走社会主义道路”,1952年开始中兴公司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调整工商业
C.八字方针 D.实业救国
23.“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句话评价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火热的年代,涌现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不包括(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张春桥
25.艰苦创业年代涌现出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代表人物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焦裕禄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这部宪法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二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材料三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
(4)材料三的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故选:C。
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D。
3.【解答】1953﹣1957年我国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完成,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故选:C。
4.【解答】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A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任务;B、C项是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任务。
故选:D。
5.【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比较分析能力。土地改革是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引导农民将土地入社,走集体化道路,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转变,因而其最大的区别是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故选:D。
6.【解答】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解答】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故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故选:C。
8.【解答】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故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故选:B。
9.【解答】1953﹣1957年我国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C。
10.【解答】20 世纪 50 年代工业化建设时期,156 项重点工程成为工业化建设的核心,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社会主建设提供了经验,同时苏联对中国进行了援助。B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B。
11.【解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2.【解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包括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ABC选项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D选项大庆油田是1959年9月26日发现的一个大油田,符合题意。
故选:D。
13.【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故选:C。
14.【解答】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5.【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故选:C。
16.【解答】1953年﹣1957年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故选:A。
17.【解答】依据题干“一五计划的工作重点”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C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还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18.【解答】“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显然十分夸张,这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故选:B。
19.【解答】由材料“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这段讲话明确了“三大改造”的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故选:C。
20.【解答】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此可知,他整理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故C项正确。
故选:C。
21.【解答】文化大革命是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错误,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故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曾被全面否定,曾经肯定过洋务运动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
故选:C。
22.【解答】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和“中兴公司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可知,中兴公司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社会主义改造,具体办法是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故选:A。
23.【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选:C。
24.【解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即1956年到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ABC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故选:D。
25.【解答】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代表人物是焦裕禄。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故选:D。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6.【解答】(1)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及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
(1)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7.【解答】(1)依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2)依据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中共“八大”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之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改变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故答案为:
(1)一五计划时期。
(2)中共“八大”。
(3)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