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第3册
《测测我的运算力》教学设计
张
国
政
宁津县杜集镇张学武完全小学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信息技术 课型 新授
学校
宁津县杜集镇张学武完全小学
教师姓名
张国政
课题
测测我的运算力
指导与建议
教学目标:
了解变量的作用,能够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设置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设计、测试运算力程序,掌握智能系统的实现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学习难点:
条件判断的使用技巧。
课前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Scraino软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听说咱们班上同学们的运算能力特别强,特别是10以内的加法,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做了一个头脑风暴的小游戏,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运算力,看看哪位同学是计算高手。
(出示小程序,展示5个加法的计算,让学生计算,统计一下运算的成绩,看看谁是运算的小能手。)
刚才这个小程序是用 Scraino软件做出来的,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亲自尝试制作呢?这节课就跟随老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板书]测测我的运算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Scraino软件的界面。(PPT展示软件的界面并作介绍)
(二)变量介绍:
变量可以看成是一个盒子,把数字放到里面,用的时候再取出来。(相当于一个未知数)
(三)用“变量”存储数据:
引导学生操作:
1、同学们,请打开Scraino程序。
2、选择变量模块,创建三个变量,名字分别为:加数1、加数2和答案。
(注意:建好三个变量后,变量前面的方框如果打上勾,那么舞台会显示,不打勾,不显示)。
添加一个my variable设定至脚本区。
将变量对象设置为加数1的变量。
让学生设置加数2和答案的变量。
将变量加数1、加数2的设定值修改为运算模块中的在1-10间随意取一个数。
将变量加数1、加数2拖入到加法版式的数值框中。
设置好程序后运行,我们的简单变量的运算就完成了。
(四)如何判断对与错:
我们如何让电脑变得聪明起来,能够判断答题者的答案的对与错呢?
我们使用控制里面的一个积木块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是哪个积木块?
(使用“如果…那么…否则”的积木。)
插入侦测模块中的询问语句,并输入询问的内容:请输入你的答案;
将“控制”模块中的“如果…那么…否则”拖入脚本区,将运算中的“=”手入“判断条件”框中,将判断条件设定为“回答=答案”;
将“外观”模块中的“说 hello 2秒”语句分别拖到“那么”和“否则”分支中,修改显示内容分别为“恭喜,你的答案正确”和“答案错误,继续努力”。
(展示学生的操作结果并测试)
(五)拓展教学:
我们能不能实现100以内加法的运算呢?应该怎么操作?
(学生回答后找学生操作一下)
同学们都看到了,我做的小程序里面还显示了分数,那么这一步是怎么实现的呢?
请同学们看一下我发给大家的学习卡,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己操作一下,看看是否能够实现分数的计算。
(六)课外延伸:
1、如果我们测试100以内的加法,应该修改哪里?
2、我们能不能用声音来表示出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我们能不能来测试连加的运算能力?
4、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来测试我们计算减法的能力?
(六)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变量的设置和条件的设置,并且通过实例我们学会了编写简单的程序,在这里,我们用到了数据模块、侦测模块和运算模块,各个模块的命令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作业设计:
设计一个小程序,测一测我们计算任意两个10以内的相乘的运算能力。
板书设计:
测测我的运算力
变量:存储数据
编写运算程序:
课件6张PPT。宁津县杜集镇张学武小学 张国政测测我的运算力1、了解变量的作用,能够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设置的方法与技巧;
3、通过设计、测试运算力程序,掌握智能系统的实现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目标认识Scraino课外延伸1、如果我们测试100以内的加法,应该修改哪里?
2、我们能不能用声音来表示出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我们能不能来测试 连加的运算能力?
4、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来测试我们计算减法的能力?作业设计一个小程序,测一测我们计算做任意两个10以内的数的相乘的运算能力。谢谢观看!《测测我的运算力》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4课
教学目标:
了解变量的作用,能够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设置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设计、测试运算力程序,掌握智能系统的实现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学习难点:
条件判断的使用技巧。
课前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Scraino软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们班上同学们的运算能力特别强,特别是10以内的加法。
(这里语气要对特别一词加强)
生:哄堂大笑。
师: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做了一个头脑风暴的小游戏,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运算力,看看哪位同学是计算高手。
(出示小程序,展示5个加法的计算,找两名男生和两名女生分别计算,统计一下运算的成绩,看看谁是运算的小能手。)
师:哪位同学是运算的小能手啊?
生:是XXX和XXX。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他全算对了。
师:刚才这个小程序是用 Scraino软件做出来的,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亲自尝试制作呢?这节课就跟随老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板书】测测我的运算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大:
(PPT展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了解变量的作用,能够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设置的方法与技巧;
3、通过设计、测试运算力程序,掌握智能系统的实现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Scraino软件的界面介绍: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Scraino软件的界面。(PPT展示软件的界面并作介绍)
(二)认识变量:
师:变量可以看成是一个盒子,把数字放到里面,用的时候再取出来。(相当于一个未知数)
(三)用“变量”存储数据:
引导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请打开Scraino程序。
师:选择变量模块,创建三个变量,名字分别为:加数1、加数2和答案。
(注意:建好三个变量后,变量前面的方框如果打上勾,那么舞台会显示,不打勾,不显示)。
(边讲边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师:添加一个my variable设定至脚本区,将变量对象设置为加数1的变量(边讲边操作)。
师:下面同学们将加数2、答案的变量添加进去。
(学生操作,大部分完成后,找学生完成老师的操作)
师:好了,同学位,我们已经将三个变量的脚本添加完成了,我们还要给变量设定范围,跟随老师操作。
(将变量加数1、加数2的设定值修改为运算模块中的在1-10间随意取一个数)
师:这样,我们就让加数1和加数2在1-10之间随机取数值了,那么我们怎样让它们进行加法运算呢,请跟我继续操作。
(将变量加数1、加数2拖入到加法版式的数值框中)
师:好了,这样我们的加法运算器就完成了。
(四)如何判断对与错:
师:我们如何让电脑变得聪明起来,能够判断答题者的答案的对与错呢?
我们使用控制里面的一个积木块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是哪个积木块?
(使用“如果…那么…否则”的积木。)
插入侦测模块中的询问语句,并输入询问的内容:请输入你的答案;
将“控制”模块中的“如果…那么…否则”拖入脚本区,将运算中的“=”手入“判断条件”框中,将判断条件设定为“回答=答案”;
将“外观”模块中的“说 hello 2秒”语句分别拖到“那么”和“否则”分支中,修改显示内容分别为“恭喜,你的答案正确”和“答案错误,继续努力”。
师:好了,我们运行一下我们制作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够实现判断我们计算的是否正确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成果。
(切换到任一学生电脑的画面并让他做展示)
师:真棒,同学们接受能力很强,并且完成的非常好,如果让我们的小程序来判断100以内的加法是否正确,应该怎样修改?
生:只要把加数1和加数2的取值范围改成1-100就可以了。
师:真聪明,这样改就可以了。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老师设计的头脑风暴中能够显示你所得的分数,想不想知道是怎样实现的?
生:想。
师:好,你们桌上都放了一张自学卡,上面有设计的过程,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看看哪位同学完成的最快。
(学生按照自学卡上设计程序)
(学生陆续完成,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们学的真快,比老师学得都快,好了,我们思考一下:
我们能不能用声音来表示出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我们能不能来测试 连加的运算能力?
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来测试我们计算减法的能力?
根据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能不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生:能。
小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你们在这堂课里有没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变量的设置和条件的设置,并且通过实例我们学会了编写简单的程序,在这里,我们用到了数据模块、侦测模块和运算模块,各个模块的命令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作业:
师:设计一个小程序,测一测我们计算做任意两个10以内的数的相乘的运算能力。
Scraino软件在绘画、机器人编程等很多领域里都有应用,希望你们在课下多接触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请坐。
课件1张PPT。自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