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较精确地测出一瓶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或HCl溶液)的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
一、酸碱中和滴定:
1、定义: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液
未知浓度的溶液——待测液
当酸和碱恰好中和时,n(H+)=n(OH-),
对于一元酸与一元碱反应时:
C酸V酸=C碱V碱
2、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
H+ + OH- = H2O
即:C(标)·V(标) = C(待)·V(待)
C(待)=
C(标)·V(标)
V(待)
3、关键:
①准确测出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溶液?如何测出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
可以选用滴定管,因为滴定管比较精确,滴定管能精确到0.01 mL。
滴定管的构造
最小分刻度:0.1mL,读数精确到0.01mL
(精量仪可估读一位,粗量仪不能估读)
滴定管的构造
①滴定管上标有: 、 、 ;
温度
刻度
容积
全部盛满溶液时,体积_____所标容积。
多于
②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 , 允许估计 至 , 因此读数的精确度为 mL.
0.1mL
0.01
0.01
2. 滴定管的刻度特点和读数方法
①0刻度在上方
②精密度:0.01ml,所以读数时要 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③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
=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0刻度处
25ml刻
度处
25ml酸式滴定管
玻璃塞
玻璃球
橡皮管
标注:规格、温度
思考1: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有哪些差异?分析如此设计的原因?
思考2:如何选择仪器量取高锰酸钾、盐酸、碳酸钠、四氯化碳、溴水、氯化铵溶液?
思考3:量筒与滴定管有哪些差异?
交流讨论
玻璃活塞
橡胶管玻璃球
1.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1.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注意:酸式滴定管不能用于装碱性溶液(会粘结活塞); 碱式滴定管不能用于装酸性溶液或强氧化性的溶液(会腐蚀橡胶管)。
1.检漏: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2.洗涤:先水洗,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排气泡,调液面:先装入液体至“0”刻度以上,排净气泡后调整液面到“0”或“0”以下,记下刻度,注意平视,不能仰视或俯视。
4.滴液:左手握住滴定管活塞(或挤压玻璃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注意事项】
滴定管的使用
(一滴溶液约 )
7.0
探究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用0.1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mol/L盐酸
1.0
4.0
10.0
12.3
②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0.00
19.96
20.00
20.04
30.00
溶液PH值
PH
12
10
8
6
4
2
10
20
30
40
突变范围
反应终点
0
pH
强碱滴定强酸
绘制中和滴定曲线曲线
0.00
19.96
20.00
20.04
30.00
溶液PH值 1.0 4.0 7.0 10.0 12.3
颜色突变范围
7
酚 酞
指示剂选择
PH
12
10
8
6
4
2
10
20
30
40
0
8
10
颜色突变范围
7
指示剂选择
PH
12
10
8
6
4
2
10
20
30
40
0
甲基橙
3.1
4.4
突跃范围
20.02mL
19.98mL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mL)
溶液的pH
“突跃”的存在为准确判断终点提供了方便
②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向20 .00ml 0.0100mol/L的HCl 溶液加入如下体积的0.0100mol/L的NaOH溶液,
求(1)当NaOH溶液体积为19.80mL时,pH=?
(2)当NaOH溶液体积为19.98mL时,pH=?
(3)当NaOH溶液体积为20.00mL时,pH=?
(4)当NaOH溶液体积为20.02mL时,pH=?
(5)当NaOH溶液体积为20.20mL时,pH=?
(1)当NaOH标准液加入量为19.98mL时,溶液呈酸性
c (H+)过量
=5× 10 - 6 mol/L
此时溶液的pH= —lg(5×10 -6) = 5.3
(2)当NaOH标准液加入量为20.00mL时,溶液呈中性
此时溶液的pH= 7
(3)当NaOH标准液加入量为20.02mL时,溶液呈碱性
c (OH—)过量
0.0100 mol/L× 0.02 mL
(20.00+20.00+0.02) mL
=
=5× 10 - 6 mol/L
c (H+)
=
=2× 10 - 9 mol/L
此时溶液的pH= —lg(2×10 -9) = 8.7
突跃范围
20.02mL
19.98mL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mL)
溶
液
的pH
“突跃”的存在为准确判断终点提供了方便
当多加半滴(0.02ml)NaOH标准液时,
锥形瓶内液体呈碱性,pH=8.7
误差为:+1‰
到达滴定终点时,多滴加或少滴加一滴标准液,对溶液的pH影响很大,但误差仅仅是千分之一,是可以忽略的误差。
当少加半滴(0.02ml)NaOH标准液时,
锥形瓶内液体呈酸性,pH=5.3
误差为:1‰
尽管
1.所选用的酸碱指示剂并不是在溶液呈中性时变色
2.到达滴定终点时,盛待测溶液的锥形瓶内中的液体并不呈中性
但是,
中和滴定实验依然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判断
(1)指示剂
甲基橙 3.1-4.4 红-橙-黄
酚酞 8.2-10.0 无-粉红-红
(2)滴定终点的判断
不用石蕊作指示剂原因:颜色变化不明显
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1)强酸强碱间的滴定:
(2)强酸滴定弱碱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酸性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3)强碱滴定弱酸
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酚酞溶液、甲基橙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有时还可用移液管
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步骤: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
4、赶气泡: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5、调液:
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记下读数。
6、取液:
(1)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2)滴入2~3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7、滴定: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
9、计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8、记录: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时,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数据处理和计算:
一次滴定 二次滴定 三次滴定
终点读数 起点读数 用量
V标HCl
V待NaOH
C待NaOH
C待平均
(5)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的凹液面的最低处及刻度在同一水平线上。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酸、碱式滴定管的构造以及读数准确度0.01 mL。
(2)溶液使指示剂滴加一般为1~2滴。
(3)滴定速度,先快后慢,接近滴定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动。
(4)颜色发生变化半分钟后溶液颜色不恢复为原状,滴定达到终点。
拓展: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
1、Na2S2O3与I2的相互滴定:
原理: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
指示剂:淀粉溶液。
终点: 蓝色——无色(无色——蓝色)
2、酸性KMnO4 与还原剂的相互滴定:
原理:KMnO4 被还原而褪色
指示剂:不用指示剂
终点:紫红色——无色(无色——紫红色)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已知
已知
读数
决定误差原因:
将误差转化为对标准液体积的影响进行判断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滴定前
滴定后
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
滴定前
滴定后
一、酸式滴定管
1.未用标准液(HCl)润洗酸式滴定管 ( )
2.滴定管内壁不干净,滴定后,酸式滴定管内壁挂水珠 ( )
3.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
4.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 )
5.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 )
偏高
偏高
偏高
偏高
偏低
二、锥形瓶
6.锥形瓶内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氢氧化钠润洗 2-3次,将润洗液倒掉,再装NaOH溶液( )
7.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溶液( )
8.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 )
9.指示剂滴加过多( )
偏高
无影响
偏低
偏低
三、碱式滴定管
10.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 )
11.取待测液时,未将盛待测液的碱式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排除。取液后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
偏低
偏低
四、含杂质
12.在配制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时,内含少量的氢氧化钾,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
13.同上情况,若氢氧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结果如何( )
偏低
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