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枣儿(孙鸿)
课题
《枣儿》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解“枣儿”在剧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3、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
2、理解“枣儿”在剧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难点)
3、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重点)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留守儿童图片展示: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像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像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苦涩的,他们生活在没有父母陪伴的孤岛......
留守老人图片展示:老年是人生最后的风景,都说人生最美不过是夕阳红,历经了半生沧桑是他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然而有一群老人他们虽到晚年还要为生计奔波劳碌,他们渴望与孩子团聚也成为了一种奢望,他们的结局也许是在家中安静的与世界告别,也许成了医院里无人照顾的病人......
二、【走近作者】
孙鸿,女,汉族。1964年出生于西藏林芝,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获“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三、【字词积累】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馋(chán 威严(wēi) 囫囵(hú lún) 凝视(níng) 喃喃自语(nán) 蹑手蹑脚(niè) 无可奈何(nài) 童谣(yáo) 羡慕(xiàn) 竹匾(biǎn)
咀嚼(jǔ jué) 踌躇(chóu chú)
解释词语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
踌躇:犹豫不决。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蓦然:突然地。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分角色朗读剧本,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场 童谣 引出话题
第二部分:经过——男孩捡枣吃枣
老人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事
老人给男孩子讲故事
老人晒枣子等儿子回来
男孩藏枣子等父亲回来
第三部分:闭幕 童谣 与开头相呼应
2、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有关枣儿的往事?
明确: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儿竟尿了自己一脖子,儿子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故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的事,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事。
五、【细读品味——分析形象】
1、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明确:老人对男孩是十分疼爱的。剧中对老人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 。特别是舞台提示,对表现人物的感情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些舞台提示大都是人物动作、表情的简要说明,例如,写老人“威严地”“命令”“蓦然温和”“将枣儿擦干净”“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清清嗓子”“心事重重”“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等等,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剧中男孩几次要离开,都被老人叫住,更可以看出老人将亲情投射到小男孩身上。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
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99年,当时的农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浪潮,将许多农村青年带离故土,到城里谋求发展,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家园。走进城市的人们,或因为繁忙,或因为迷失,大都不怀念乡村,在他们的心中,枣儿被遗忘了,故乡被遗忘了,甚至一部分的亲情也被忽略、遗弃了。这使留守的亲人倍感痛苦。
六、【寻读感悟——品味语言】
本剧有许多精彩的台词饱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蕴意深刻,极富哲理性,请找出来读一读,悟一悟吧。
1、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分析:台词中“甜”的可能是自己,虽然自己对儿子满怀深情,但儿子还是把自己忽视、遗忘,心中有无限的失落和伤感。
“甜”的可能是故乡,虽然它曾经盛着这么多美好的回忆,儿子还是把他给遗忘了,老人的心中有无限的遗憾。
“甜”的可能是亲情,虽然它香甜,然而儿子繁忙的生活未必非常需要它,老人的心中有些许迷惘。
2、老人: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
分析:“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
3、男孩 : 迷路了吧?体会“迷路”的深刻含义。
分析:男孩认为枣儿叔叔迷路了,事实上,枣树好大,家乡好熟悉,叔叔是不可能迷路的,只是他忘了亲人、忘了家乡、忘了亲情和乡情,“迷路”喻指种情感的迷失, 人生的迷失。欣赏文学作品,词语的含义是多重的,得细细地咀嚼、品味。
4.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分析: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思想,却遗忘了传统观念。
天天喊:亲情时时刻刻、发自肺腑的呼唤
老人和小孩美好殷切的企盼。
【悟读深思——探究主题】
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用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明确:
(一)象征:(1)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
(2)枣儿象征着故乡。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
(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二)主题探讨
?(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2)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3)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4)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5)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课堂小结:作者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第七十三封信(视频欣赏)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4张PPT。 枣 儿
理清故事情节,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
理解“枣儿”在剧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难点)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重点)教学目标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像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像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苦涩的,他们生活在没有父母陪伴的孤岛......导入 老年是人生最后的风景,都说人生最美不过是夕阳红,历经了半生沧桑是他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然而有一群老人他们虽到晚年还要为生计奔波劳碌,他们渴望与孩子团聚也成为了一种奢望,他们的结局也许是在家中安静的与世界告别,也许成了医院里无人照顾的病人...... 孙鸿,女,汉族。1964年出生于西藏林芝,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获“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走近作者读读写写馋( ) 威严( )
囫囵( ) 凝视( )
喃喃自语( ) 蹑手蹑脚( ) 无可奈何( )
读读写写馋( ) 威严( )
囫囵( ) 凝视( )
喃喃自语( ) 蹑手蹑脚( ) 无可奈何( )
chán hú lún níngniè nánnàiwēi字词补充童谣( ) 羡慕( ) 竹匾( )
咀嚼( ) 踌躇( )
yáo xiàn chóu chú biǎn jǔ jué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
踌躇:犹豫不决。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蓦然:突然地。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解释词语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分角色朗读剧本,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2、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有关枣儿的往事?
开场 童谣 引出话题经过男孩捡枣吃枣老人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事老人给男孩子讲故事男孩藏枣子等父亲回来老人晒枣子等儿子回来闭幕 童谣 与开头相呼应枣
儿1、理清结构层次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
儿子只顾摘枣儿竟尿了自己一脖子
儿子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故事
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的事
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事 2、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有关枣儿的往事?细读品味——分析形象1、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2、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3、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1.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你从哪些地方看出
来的?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疼爱、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感情。请男孩吃枣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给男孩讲故事与男孩拉钩发誓老人紧搂住男孩喂男孩枣吃老人的形象老一辈的农民形象:老一代的长者形象:辛勤劳作,热爱家乡满怀亲情,富有爱心
关爱下一代
念旧而又传统
对生活不失希望男孩的形象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思念父亲
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
纯真可爱,好奇而又懂事2、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3、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枣儿):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 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了新家。? 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本文写于1999年,当时的农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浪潮,将许多农村青年带离故土,到城里谋求发展,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家园。走进城市的人们,或因为繁忙,或因为迷失,大都不怀念乡村,在他们的心中,枣儿被遗忘了,故乡被遗忘了,甚至一部分的亲情也被忽略、遗弃了。这使留守的亲人倍感痛苦。 背景链接寻读感悟——品味语言 本剧有许多精彩的台词饱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蕴意深刻,极富哲理性,请找出来读一读,悟一悟吧。1.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台词中“甜”的可能是自己,虽然自己对儿子满怀深情,但儿子还是把自己忽视、遗忘,心中有无限的失落和伤感。
“甜”的可能是故乡,虽然它曾经盛着这么多美好的回忆,儿子还是把他给遗忘了,老人的心中有无限的遗憾。
“甜”的可能是亲情,虽然它香甜,然而儿子繁忙的生活未必非常需要它,老人的心中有些许迷惘。2.老人: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
“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
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3. 男孩 : 迷路了吧?体会“迷路”的深刻含义。
男孩认为枣儿叔叔迷路了,事实上,枣树好大,家乡好熟悉,叔叔是不可能迷路的,只是他忘了亲人、忘了家乡、忘了亲情和乡情,“迷路”喻指种情感的迷失, 人生的迷失。欣赏文学作品,词语的含义是多重的,得细细地咀嚼、品味。4.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
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思想,却遗忘了传统观念天天喊亲情时时刻刻、发自肺腑的呼唤老人和小孩美好殷切的企盼。悟读深思——探究主题1、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2、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3、“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1、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树上结的枣儿老人的儿子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2、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结构上首尾呼应,因而在内容上又用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爱子女的亲情,强化了剧中的情景,升华了全剧的思想内容。3、“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④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⑤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主题探讨 作者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课堂小结板书枣 儿童谣开场 唱枣儿男孩遇老人童谣收场 唤亲人捡枣儿 老少拉家常吃枣儿 老疼少留枣儿 男孩念父父不回忆枣儿 老人思儿儿不归社会变迁
呼唤亲情拓展延伸第七十三封信
(视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