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做个小温室 课件(14张PPT)+教案+实验记录单+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2.做个小温室 课件(14张PPT)+教案+实验记录单+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1 11:54:35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dōng tiān néng chī dào xīn xiān de cǎo méi ,tā zài nǎ lǐ shēng zhǎng
冬 天 能 吃 到 新 鲜 的 草 莓,它在哪里 生 长 ? wēn shì 温 室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打开工具箱zuò gè xiǎo wēn shì nǐ jiàn guò de wēn shì shì shén me yàng de 你见 过 的 温 室 是 什 么 样 的? 温馨提示:
轻声细语做温室,
小组合作有分工,
按图制作不争吵,
使用工具要安全,
制作完成快整理,
静静端坐待展示。展 示 大 会结实好看实用表 彰 大 会12.做个小温室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打开工具箱》中的第3课。在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常用的工具,并在拧螺丝的活动中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基础。本课以做个小温室为载体,从三个方面出发:认识温室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并制作小温室、探究小温室的作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践任务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最后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本节课既组织学生做小温室,又指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温室的作用,将工程实践与科学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温室有简单的了解,喜欢动手创造,他们性格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善于创新、好奇心重、喜欢玩,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来设计本节课,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的引导下完成设计、制作小温室的学习任务,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在做中学,在学中思,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认识温室并了解温室的作用。
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小温室。
在做小温室的活动中体会到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小温室。
【教学难点】
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小温室,并绘出简单设计图。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竹签、热熔胶枪(泡泡泥)、剪刀、双面胶、硬纸条、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铁丝、钳子...
学生材料:以上材料自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吃过草莓吗?冬天的时候能吃到草莓吗?
学生回答(能吃到...)
2.提问:冬天外面那么寒冷,草莓是在哪里生长的?
学生回答(大棚、温室...长出来的)
3.导课:我们常说的大棚也叫温室,正是因为有了温室,我们才能在寒冷的冬天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做个小温室”(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生冬天吃草莓的经历,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温室,使学生认识到温室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认识温室
1.谈话:你去温室里采过草莓吗?你们见过的温室是什么样的?(可提示大棚里摘草莓的经历,大棚就是温室)
2.提示:它是什么形状的?
为什么这样建造?
3.学生描述温室的形状并试着说出这样建造的原因。(结实...)
4.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描述,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画出简易图,如:
5.出示各种温室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温室并思考问题:
(1)温室是由什么材料建造成的?
(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呢?
6.学生观察温室的图片,思考并回答。
7.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支架用钢铁、木头等坚硬的材料制成,保证温室的结实;
表面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覆盖,保证能透光、保温
......
8.总结:正是因为温室的这些特点,温室才有防寒、保暖和透光等功能,才能培育出反季节的蔬菜水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草莓温室引出一系列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温室的选材、结构和功能,为下一活动设计、制作小温室做铺垫。通过观察并描述温室的形状,体会工程师的设计意图,并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对温室的描述,画出简易图,这种更直观的表现方式便于其他学生理解,也为学生自己画小温室设计图做了启发和提示。]
三、制作简单的小温室——选材、画设计图
1.谈话:我们学校的小盆栽就很怕寒冷的冬天。你们能不能选用一些材料帮它们建造一个小温室呢?
2.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
(竹签、热熔胶枪、泡泡泥、剪刀、双面胶、硬纸条、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铁丝、钳子...)
3.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房子在建造之前,工程师都要先要干什么?
4.学生回顾工程师的工作,得出结论——画设计图。
5.教师小结:画设计图是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温室建造得好坏,与画的设计图有很大关系。下面小组讨论,并合作画设计图。
6.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并画出温室的设计图,教师巡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提示学生画立体的设计图)
7.每个小组展示温室设计图,全班交流汇报,教师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并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设计图。
第二课时
三、制作简单的小温室——按照设计图制作小温室
1.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小组合作、按照设计图制作小温室。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3.全班交流成果:每个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小温室和设计理念,全班投票选出最结实的、最漂亮的、最实用的小温室。
[设计意图:发布任务——保护小盆栽,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工程师的工作,很容易得出制作之前先画设计图的结论,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取长补短、完善设计图。另外,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并建造小温室,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探究小温室的作用
1.提出问题:温室对植物的生长有没有作用?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2.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实验方案(强调对比和控制变量)
3.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在温室内外各放一盆长得差不多的植物。过一段时间后,看看它们的生长状况有什么不同?
4.指导学生课下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比较实验现象,则让学生了解温室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
总结交流
1.视野拓展:播放现代化温室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看视频,了解现代化的温室系统。
全课小结:
2.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可提示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现代化温室系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学生汇报自己在制作小温室过程中的收获,使学生感受到设计、动手制作的快乐。]
【板书设计】
12.做个小温室
支架 结实
表面 防寒 保暖 透光

【课后反思】
《做个小温室》这节课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了解温室、设计温室、提出建议并修改设计图;第二课时制作小温室、探究小温室的作用。第一节课中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小温室,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是影响制作的重要因素。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1.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在材料选择时没有想到更多可用的材料,因此在最后的制作过程中思维被固化,材料连接上遇到了难题。
2.在前期的学习中,没有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作品的能力,因此在给别人的设计图提建议时,可行的、有价值的建议不多,因此低段学生科学素养、科学基本能力(如观察、描述、记录、评价等)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3.在本节课中,仅小温室的制作过程就有30分钟,这么长时间的小组合作动手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太长、耐心不够、容易发生争执,因此利用更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能较快完成制作小温室的任务,教学效果会更佳。学生自制的泡泡泥干球连接效果较好,如有条件训练学生使用热熔胶枪来连接竹签,更快捷且制作的小温室更结实。
4.建议材料盒中加入尺子用于测量、剪出合适大小的塑料薄膜。
12.做个小温室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打开工具箱》中的第3课。在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常用的工具,并在拧螺丝的活动中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基础。本课以做个小温室为载体,从三个方面出发:认识温室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并制作小温室、探究小温室的作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践任务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最后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本节课既组织学生做小温室,又指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温室的作用,将工程实践与科学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温室有简单的了解,喜欢动手创造,他们性格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善于创新、好奇心重喜欢玩,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来设计本节课,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的引导下完成设计、制作小温室的学习任务,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在做中学,在学中思,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认识温室并了解温室的作用。
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小温室。
在做小温室的活动中体会到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小温室。
【教学难点】
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小温室,并绘出简单设计图。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竹签、热熔胶枪(泡泡泥)、剪刀、双面胶、硬纸条、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铁丝、钳子...
学生材料:以上材料自选
【教学时间】
2课时(两节连上)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课前活动
互动交流
互相介绍
调动氛围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吃过草莓吗?冬天的时候能吃到草莓吗?
2.提问:冬天外面那么寒冷,草莓是在哪里生长的?
3.导课:我们常说的大棚也叫温室,正是因为有了温室,我们才能在寒冷的冬天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做个小温室”(板书)
1.学生回答
(能吃到...)
2.学生思考、回答
(大棚、温室...里长出来的)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生冬天吃草莓的经历,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温室,使学生认识到温室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温室
1.谈话:你去温室采过草莓吗?你们见过的温室是什么样的?
(可提示大棚里摘草莓的经历,大棚就是温室)
2.提示:它是什么形状的?
为什么这样建造?
3.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描述,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画出简易图,如:
4.出示各种温室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温室并思考问题:
温室是由什么材料建造成的?
5.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呢?
6.教师纠正补充学生的回答:支架用钢铁等坚硬的材料制成,保证温室的结实;
表面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覆盖,保证能透进阳光、保温。
7.总结:正是因为温室的这些特点,温室才有防寒、保暖和透光等功能,才能培育出反季节的蔬菜。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2.学生观察温室的图片,思考并回答。
以熟悉的草莓温室为题,引起共鸣。
通过描述温室的形状,体会工程师的设计意图,并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画简易图,直观的表现方式便于理解,为学生自己画设计图做了启发和提示。
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温室的选材、结构功能,为后面设计、制作小温室做铺垫。
三、制作简单的小温室
(一)选材、画设计图
1.谈话:我们学校的小盆栽很怕寒冷的冬天。你们能不能选用一些材料帮它们建造一个小温室呢?
2.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
(竹签、热熔胶枪、泡泡泥、剪刀、双面胶、硬纸条、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铁丝、钳子...)
3.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房子在建造之前,工程师都要先要干什么?
4.教师小结:画设计图是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温室建造得好坏,与画的设计图有很大关系。
5.下面就在小组内讨论并画出温室的设计图。
6.教师巡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提示:画立体图)
7.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并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设计图。
(第二课时)
(二)按照设计图制作小温室
1.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小组合作、按照设计图制作小温室。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3.全班交流成果:每个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小温室和设计理念,全班投票选出最结实的、最漂亮的、最实用的小温室。
1.思考、回答
(画设计图)
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并画出温室的设计图。
3.每个小组展示温室设计图
4.学生选择材料后小组合作制作小温室。
5.小组选代表介绍自己的小温室。
发布任务:保护小盆栽,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小小工程师》中工程师的工作,很容易得出制作之前先画设计图的结论。
取长补短、完善设计图。
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并建造小温室,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并培养善于倾听、善于表达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探究温室的作用
1.提出问题:温室对植物的生长有没有作用?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2.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在温室内外各放一盆长得差不多的植物。过一段时间后,看看它们的生长状况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每周观察、汇报生长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1.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实验并每天观察记录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课下进行)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比较实验现象,则让学生了解温室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
五、总结交流
1.视野拓展:播放现代化温室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看视频,了解现代化的温室系统。
2.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4.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通过学生汇报自己在制作小温室过程中的收获,使学生感受到设计、动手制作的快乐。
六、布置作业
观察并记录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
观察、记录
通过课后的延伸实验,体会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生活。
【板书设计】
12.做个小温室
支架 结实
表面 防寒 保暖 透光
【课后反思】
《做个小温室》这节课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了解温室、设计温室、提出建议并修改设计图;第二课时制作小温室、探究小温室的作用。第一节课中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小温室,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是影响制作的重要因素。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1.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在材料选择时没有想到更多可用的材料,因此在最后的制作过程中思维被固化,材料连接上遇到了难题。
2.在前期的学习中,没有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作品的能力,因此在给别人的设计图提建议时,可行的、有价值的建议不多,因此低段学生科学素养、科学基本能力(如观察、描述、记录、评价等)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3.在本节课中,仅小温室的制作过程就有30分钟,这么长时间的小组合作动手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太长、耐心不够、容易发生争执,因此利用更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能较快完成制作小温室的任务,教学效果会更佳。学生自制的泡泡泥干球连接效果较好,如有条件训练学生使用热熔胶枪来连接竹签,更快捷且制作的小温室更结实。
4.建议材料盒中加入尺子用于测量、剪出合适大小的塑料薄膜。
我们平时见到的温室有什么特点?
答案:表面包着一层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膜,结构由坚硬的钢铁做成。
温室有什么作用?
答案:防寒、保暖、透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 打开工具箱
12.做个小温室
实验一:做个小温室
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温室的几个要素,如保暖、透光、透气等,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设计、制作能力。
实验类型
实践型实验
实验器材
竹签、热熔胶枪、泡泡泥、剪刀、双面胶、硬纸条、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铁丝、钳子.....(学生从以上材料中自选)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2.小组内合作完成小温室的设计图,并全班交流。
3.听取意见并修正设计图。
4.按照设计图制作小温室,全班交流。
5.评选出最结实的、最漂亮的、最实用的小温室。
6.收拾与整理器材。
注意事项
1.听取建议,修正设计;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3.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
制作出结实、漂亮、实用的小温室。
实验结论
制作出结实、漂亮、实用的小温室。
实验原理
温室有防寒、保暖、透光的功能。
实验拓展
探究小温室的作用。
实验二:探究温室的作用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温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
实验器材
小温室、两盆多肉植物
实验步骤
1.选择两盆长势相同的多肉植物。
2.分别放置于温室内外,都放在阳光下。
3.每天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4.10天后比较,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对比实验,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3.科学记录植物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温室中的植物生长状况更好。
实验结论
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可以给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实验原理
温室有防寒、保暖、透光的功能且温度高、湿度大。
实验拓展
温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