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 。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中心环节和影响;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作用;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人。
3.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如何理解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始实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这段花鼓词反映了什么?
凤阳花鼓词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这是人称“包大胆”的小岗生产队的3名队干部。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三名“包大胆”队干部
改革的历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始
做法
作用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大大提高。承包后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加了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推广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想一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哪些影响?
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农村新貌
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城市改革
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项目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用积极 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经济 提高资源使用率,促进经济发展
消极 权力高度集中,后期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存在一定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 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改
革
开
放
对内改革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发展
城市改革
对外开放
强国富民之路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