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清晰、生疏、循规蹈矩”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理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理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奥秘。你曾经发现过生活的秘密吗?
学生自由表达。
2.你知道哪些发明创造的名人故事。
预设:
牛顿因为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因为水壶的响声发明了蒸汽机……
5.齐读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观看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读读课文,思考: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
2.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读课文。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下面是本课的生字,你能够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苹 晰 疏 循 矩 案 魅
3.注音领读。
4.给每个生字组词。
预设:苹果 清晰 生疏 遵循 规矩 答案 魅力
同学做得真好,给大家奖励几个大苹果。
5.学习多音字“藏、切、鲜”。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对话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谁发现的?
这个发现给了我怎样的启示?
2.朗读课文,说一说你知道的内容。
梳理课文结构。
预设:
课文讲了“我”从小男孩那里发现五角星的秘密,知道了获得五角星的方法和结果。从这件事中,“我”获得了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朗读课文,说一说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出示第一段内容: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
预设:
用活泼天真的语气读出小男孩的与众不同。
4.小男孩向我展示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
预设:
读出小男孩说话的语气。
读出“我”的惊讶。
5.小男孩向我展示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预设:抓住小男孩的动作和语言,读出他的自豪与得意。
6.小男孩发现了五角星,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呢?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预设:
读出我的遗憾和受到启发后的激动心情。
7.说一说作者受到了什么启迪?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我明白了什么?什么是创造力?
学生自由交流。
8.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先把坐姿规范一下。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
强调:头正,身直,背挺,足安。
1.出示生字:新、者、拦等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小组合作,研究书写这些生字的注意事项。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
左窄右宽的字: 拦 使
右窄左宽的字: 创
左右均衡:新
“图”是先入冬,再堵住。
“造”字:最后写“辶”
4.学生临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指导:练习时需先读帖,后书写。注意每个汉字的细节。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你都记住了吗?让我们来玩个红苹果和青苹果的游戏吧!
2.出示生字,进行形近字组词训练。
二、感知内容
1.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根据提示填空,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发现秘密
1.阅读发现秘密的部分,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性格?
(2)“我知道里面是什么。”作者知道里面是什么呢?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理?
(3)小男孩的切法和平常切法有什么不同?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回答问。
(1)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
预设:
小男孩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乐于分享的孩子。
(2)“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预设:
作者想当然地以为苹果里面当然只有苹果核。此时他心里不屑一顾。
3.他的做法和通常的做法有何不同?
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预设:不同的切法,不同的结果。
四、得到启示
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呢?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循规蹈矩”是什么意思?
预设:按照规则行事,形容拘泥保守,墨守成规,一点也不敢有所变动。
“循规蹈矩”的反义词是“打破常规”。
2.阅读最后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连用两个“也许”为什么?
“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朗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3. 作者最后得到了什么启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五、你说我听
1.你是怎样切苹果的?为什么这样切苹果?
学生自由表达。可展示苹果的多种切法,展示苹果拼盘。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生活在于创造。
2.你还知道有关于创造力的故事吗?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故事。
预设:
迪士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亚历山大和高尔丁死结的故事。
六、日积月累
1.你知道哪些关于创新的成语?
预设:
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破旧立新
独辟蹊径、革故鼎新、别具匠心
2.你知道哪些与创造力有关的名言?
预设:
创造者是真正的享受者。
——(英国)福尔克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英国)牛顿
七、巩固练习
1.回家后和家人一起亲手见证这个“奇迹”。
2.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人。
3. 打开“阅读训练-《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起来闯关吧!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