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通过对《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灯光》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选》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写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跟随红张思德简介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你觉得张思德的死值得吗?冰窟窿推车感动毛主席 战士们很纳闷,毛主席咋就知道张思德的名字呢?原来,在此之前,由于“推车”一事,张思德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年前冬天的一个上午,张思德一行3人,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途中路过石砭时,他们见毛主席的小汽车正陷进磨沟的冰窟窿里,张思德和另两位战友立即跑去推车。这时,毛主席和警卫员也下了车,他们5人都在用力推车,可是,只见车子后轮在冰上原地打转,没有向前挪动一点点。张思德见此,立即把鞋袜一脱,跳进冰水中,两手抱起大石头,对准车轮前的冰坨子猛砸,又喊旁边的战友搬一些小石头来,把冰坨子砸碎,将碎石头垫在车轮子底下。飞身顶大梁惊动毛主席 一次是1942年春天,上级决定在杨家岭建一座大礼堂。施工发生危险时,张思德一个箭步冲过去,飞身跨上架顶,用肩头死死顶住大梁,使梁下的工人和战士避免了一场大祸。这时,战友们也跟着张思德冲上去了,张思德眼尖手快,他从战友手中要过斧头,“啪、啪、啪”几下,只听见“咔”的一声,大梁牢牢地对准柱榫,可是当张思德抡最后一斧头时,由于用力过猛,一个趔趄从架子上摔下来。“班长,张思德!”工人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大喊起来……这喊叫声,惊动了正好路过这里的毛主席。毛主席快步如飞地走过来。一见是一位战士摔伤了,便立即指示派人去枣园请医生过来,并高声地说:“决不能有一分一秒的耽误!”几位战士按毛主席的吩咐,把受伤的张思德抬到毛主席的窑洞里。当把张思德抬到毛主席的躺椅上时,毛主席仔细一看,认出了是张思德,便亲切地叫了一声:“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①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②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
③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④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⑤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直接点题,亮明观点 2.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限制性词语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准确3.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4.根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 )、( ),是(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 )的,是彻底地( )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 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朗读课文第二段,划出中心句。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总结:句句深入,有理有据,论证严密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2.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精读课文第三段,思考: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3.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什么? 圈点勾画课文中其它含有关联词语的语句,体会一下它们的表达效果6句。
我们欢迎批评。(因为……所以……)
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不管……都……)
我们接受对的批评。(只要……就……)
对的批评是对人民有好处的。(……就……)
我们采用了李先生的意见。(就是;就……)
以人民利益为标准,就能兴旺。(只要……就……)关联词语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读第四段,思考下列问题: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面对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 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 帮助。4.第四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排比句的应用会增强气势,增强演讲词的感染力。 想一想,课文其它修辞方法的应用会有什么表达效果? 想一想,还有什么句式会使语言具有强烈的气势?3.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 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读第五段,思考下列问题: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 ”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句古老的话,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综观历史,了解现实,举出两三个当代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实例。雷锋焦裕禄袁隆平感动中国人物 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