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1 16:1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2.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二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词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3.重要的词人
(1)苏轼: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播放视频,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共同体会该词的特点。
(2)李清照: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欣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体会词风与苏轼风格的相似之处。
(三)元曲
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课堂小结
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民族化,伟大复兴!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