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贵港)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改革开放政策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2.(2018云南)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
A.依法治国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国两制” D. “科教兴国战略”
3.(2018宁夏)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 英国、葡萄牙 B. 英国,法国
C. 西班牙、葡萄牙 D. 英国、西班牙
(2018广东)如下表,这些措施( )
A. 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 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 打击“台独”分裂势力D. 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2018天门)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 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
实现民族独立
B. 维护国家统一
C. 中美关系友好
D.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6. (2018连云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
A. 相互尊重原则 B. 互补互利原则
C. 社会主义原则 D “一个中国”原则
7. (2018潍坊)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 大陆放弃武力统一B.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 “台独”基础被铲除D. “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8. (2018·福州质检)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制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9. ((2018·福建模拟)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该“实验”的第一次实践是( )
A.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0.(2017·福建中考)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
A.西藏和平解放 B.香港回归祖国
C.澳门回归祖国 D.战略导弹部队建立
11.(2018龙湖区模拟)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自治权。下列能体现上述制度的邮票是( )
A.B.
C.D.
12.(2018北京)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①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②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13. (2018永州)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下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14.(2018泰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15. (2018青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的一项什么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这项制度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此事象征长达14年半的“港澳过渡时期”、葡萄牙帝国终结以及西方国家统治亚洲的漫长日子完全终结。
(2)澳门回归是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还体现在哪一地区的回归上?你认为中国能成功收回这两个地区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3)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 年 1 月 11 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 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材料二: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直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才揭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经过22 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 1984 年 12 月 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 权”
--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等材料三: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 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材料四:从1997年到2016 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 万亿港元增至2.49 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 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并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
(4)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8.(19分)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摘自《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加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摘自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分析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问题能够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21教育】
【2019名师导航】八下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贵港)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改革开放政策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本题问题指向性强,答案明确。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即可正确作答。
2.(2018云南)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
A.依法治国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国两制” D. “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分别于1997年、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党和政府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2018宁夏)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 英国、葡萄牙 B. 英国,法国
C. 西班牙、葡萄牙 D. 英国、西班牙
【解析】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1982年,我国政府作出收回香港的决策,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政权交接仪式;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两国政府举行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英国和葡萄牙统治之下。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港澳回归的相关史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港澳回归的相关史实。
(2018广东)如下表,这些措施( )
A. 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 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 打击“台独”分裂势力D. 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解析】题干描述“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中的这些措施方便台胞来往大陆,有利于双方的互动和互访,改善两岸关系,故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国家统一问题。国家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国家根本利益之所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主旨-实现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2018天门)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 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
实现民族独立
B. 维护国家统一
C. 中美关系友好
D.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解析】据“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可知,美国面临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主要任务;据“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知,这些都与我国祖国统一问题有关。因而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故选B。
【点睛】本题以题干三则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国家统一问题。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6. (2018连云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
A. 相互尊重原则 B. 互补互利原则
C. 社会主义原则 D “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依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可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其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但争取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论调,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故“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D。
【点睛】本题以“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考查台湾和一国两制相关知识。本题掌握台湾和一国两制相关知识。重点熟记一国两制的含义。
7. (2018潍坊)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 大陆放弃武力统一B.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 “台独”基础被铲除D. “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解析】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的相关史实。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的相关史实。
8. (2018·福州质检)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制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解决民族问题制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教育名9. ((2018·福建模拟)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该“实验”的第一次实践是( )
A.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解析】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后来,邓小平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六届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所以“实验”的第一次实践是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故选C。
【点睛】本题以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10.(2017·福建中考)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
A.西藏和平解放 B.香港回归祖国
C.澳门回归祖国 D.战略导弹部队建立
【解析】由图片图案“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和“1997”结合所学,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祖国。故选B。
【点睛】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香港回归。识记香港的区旗。本题以香港回归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世纪*教育网
11.(2018龙湖区模拟)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自治权。下列能体现上述制度的邮票是( )
A.B.
C.D.
【解析】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根据“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可知,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ww-2-1-cnjy-com
12.(2018北京)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①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②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涉及到的事件有三个,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3. (2018永州)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下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解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中国成功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伟大构想。识记一国两制的方针。本题掌握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伟大构想相关知识。21教育名师】
14.(2018泰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解析】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故“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怎么统一都可以考虑,但是这个前提不得改变,这个原则不得破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5. (2018青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的一项什么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这项制度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此事象征长达14年半的“港澳过渡时期”、葡萄牙帝国终结以及西方国家统治亚洲的漫长日子完全终结。
(2)澳门回归是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还体现在哪一地区的回归上?你认为中国能成功收回这两个地区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3)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团结;地区发展有重要意义。
(2)构想:一国两制;地区:香港;因素: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3)建议:坚持改革开放、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 年 1 月 11 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 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材料二: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直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才揭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经过22 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 1984 年 12 月 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 权”
--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等材料三: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 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材料四:从1997年到2016 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 万亿港元增至2.49 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 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并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
(4)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1)观点: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2)说明: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方针:“一国两制”。权力关系: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
(4)现象: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5)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 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1)据“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知,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2)据“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可知,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开辟了重要途径,并且这一伟大构想已经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中央和特别行政区之间是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
(4)据“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 万亿港元增至2.49 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 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可知,香港回归后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5)据所学可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需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点睛】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识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及香港回归的相关内容。
18.(19分)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摘自《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加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摘自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分析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问题能够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21教育】
【答案】(1)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
(3)主权问题;中国提出了符合国情和香港历史现实的正确方针;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的提高。
(4)“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态度的变化。从“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态度是由军事对峙到争取和平统一。
(2)本题考查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新变化。从“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新变化是:明确提出“一国两制”,而且这种政策长期不变。
(3)本题考查香港问题的实质以及香港问题能解决的主要原因。从“我们对香港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可以看出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香港一直以来主权都属于中国,近代香港被英国侵占,主权被英国攫取。所以香港问题的实质就是主权归属问题,材料中的其他两个问题都是具体问题,不属于实质问题。香港问题能够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提出了符合国情和香港历史现实的正确方针,如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人民对于收回香港主权没有任何妥协余地;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4)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等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却首先推动了港澳问题的解决。同时,它的内涵在实践中也不断丰富、发展。
【点睛】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祖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法律依据和意义。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的努力,认识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
2.简述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掌握“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了解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点一: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治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1)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代表性工程:青藏铁路
知识点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图)
3.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知识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4.2005年,连战率“ 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5.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2008年,两岸实现“ 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2.民族区域自治提出的时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而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最先把“一国两制”的构想付诸实践的是香港回归。
4.“一国两制”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不同。港、澳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港、澳问题涉及国家的主权问题,而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问题。
6.台湾特别行政区与港澳的不同: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7.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而不是“一国两制”。
★知识点一:民族大团结
典例1:(2018·乐山中考)下图表明的信息是 ( )
A.我国在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
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
D.图中标注地区成为独立王国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教育网
典例2:(2018·河北中考)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壮族三月三”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月三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定为广西的法定假期。然而,三月三不仅仅意味着长假福利,更体现传统节庆对于保存记忆、延续文脉的无形价值。广西在“壮族三月三”开展的系列活动,推动了民族文化、商贸旅游、对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也提升了壮乡儿女的归属感、参与感和幸福感。正是因为节日根植于传统,与人们生活深深交融,八桂大地才持续焕发着多彩魅力。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m
★知识点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典例3:(2018·滨州模拟)习近平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时表示,澳门回归祖国15年来,经济平稳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进步,保持了繁荣稳定大局。澳门的繁荣与稳定说明了( )
A.建立经济特区的重要性
B.“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我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解析】由题干描述得知,回归15年,澳门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这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D错误,我国还没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一国两制的内容。
★知识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典例4:(2017河南)茫茫夜色中,查尔斯王子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之后,乘坐皇家游轮离开香港。游轮的起锚处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登陆的地点。“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是( )
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1997年7月1日,香港首先回归祖国。题干中的“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一国两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