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解析版)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
←
←
←
←
(2)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
(3)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吨位)、专业化(大型集装箱等)、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
(4)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影响聚落形态:水运发达区,聚落往往沿河或沿海分布、延伸;陆路交通发达区,聚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拓展;综合运输区,聚落多方向发展。
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位置:山区地势起伏大,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不利于区际商品流通,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随着交通运输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商业网点向城市外围布局。
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1)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2)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动作机制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1)航行条件:能允许一定规格的船舶,可不分季节、昼夜,安全、迅速地进出港口。入港航道要求短、直、宽、深,且少淤积。还要注意潮差、冰冻、雾日能见度、波浪冲击等因素影响。(2)停泊条件:要求有供船舶安全抛锚、停泊、装卸、倒驳的足够隐蔽水面,要有广阔水域和深水岸线。(3)筑港条件:要有对港口的设备、建筑以及港口城市规划进行合理平面布置的可能性;陆域必须有良好的地形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地面与水底土质也很重要。(4)腹地条件:即经济吸引范围。通航河口的海港,江河下游或水网地区的河港,腹地条件最好。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占地广,要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于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为了保证飞机起降,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三,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特点
一、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方面
(1)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②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③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④合理布局交通网。
⑤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2)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3)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部分不利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二、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应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1.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1)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2)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
3.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考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指出京新高速公路沿途典型的植被类型,并说明主要原因。
“白天日光浴、晚上做沙疗,喝水百里取、吃饭半两沙,电话跑着打、用电自己发,要问图个啥、幸福你我他”,这是京新高速公路西段筑路生活的真实写照。
(2)概述该公路西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
京新高速公路贯连东北、华北、西北,也称“三北大捷道”。该公路2017年7月15日全线通车,乌鲁木齐到北京的行车里程缩短了1300多公里。
(3)简述该公路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化发展,各地都在大力发展铁路建设从而刺激自身的经济发展。读江苏省现有铁路与规划铁路发展图,完成1—3题。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A.南部出行不方便,浪费时间 B.铁路运速低,效率较差
C.路网密度低,影响经济发展 D.布局不合理,拥堵严重
2.随着铁路网的完善,下列城市中发展潜力最大的是
A.徐州 B.宿迁 C.盐城 D.淮安
3.合肥至南京城际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
A.有利于促进两地之间的地域联系 B.结束了两个城市间无铁路的历史
C.有利于促进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 D.为合肥市的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
【2018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2018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第3题。
1.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7?海南卷)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如下图)。据此完成15~17题。
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3.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
下图中的铁路曾多次因大风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受大风危害最严重的路段是
A.十三间房附近 B.三间房附近 C.了墩附近 D.哈密附近
5.通过该铁路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的货物主要是
A.钢铁和机械 B.石油和天然气 C.小麦和甜菜 D.棉花和瓜果
6.该段铁路没有沿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
A.风灾危害大 B.修建成本高 C.洪涝灾害多 D.占用耕地多
【2017江苏地理卷】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图6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8.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2017江苏地理卷】图9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10.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11. ( 2019全国名校名师原创地理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2018年1—7月,新疆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833.51万人次,同比增长38.72%;旅游总消费1214.48亿元,同比增长40.72%。其中自驾游数量不断增多。下图为新疆部分旅游资源和国道分布图。
简述到新疆自驾游比例增多的原因及自驾游需要防范的问题。
专题八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解析版)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
←
←
←
←
(2)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
(3)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吨位)、专业化(大型集装箱等)、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
(4)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影响聚落形态:水运发达区,聚落往往沿河或沿海分布、延伸;陆路交通发达区,聚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拓展;综合运输区,聚落多方向发展。
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位置:山区地势起伏大,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不利于区际商品流通,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随着交通运输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商业网点向城市外围布局。
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1)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2)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动作机制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1)航行条件:能允许一定规格的船舶,可不分季节、昼夜,安全、迅速地进出港口。入港航道要求短、直、宽、深,且少淤积。还要注意潮差、冰冻、雾日能见度、波浪冲击等因素影响。(2)停泊条件:要求有供船舶安全抛锚、停泊、装卸、倒驳的足够隐蔽水面,要有广阔水域和深水岸线。(3)筑港条件:要有对港口的设备、建筑以及港口城市规划进行合理平面布置的可能性;陆域必须有良好的地形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地面与水底土质也很重要。(4)腹地条件:即经济吸引范围。通航河口的海港,江河下游或水网地区的河港,腹地条件最好。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占地广,要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于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为了保证飞机起降,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三,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特点
一、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方面
(1)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②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③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④合理布局交通网。
⑤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2)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3)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部分不利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二、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应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1.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1)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2)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
3.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考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指出京新高速公路沿途典型的植被类型,并说明主要原因。
“白天日光浴、晚上做沙疗,喝水百里取、吃饭半两沙,电话跑着打、用电自己发,要问图个啥、幸福你我他”,这是京新高速公路西段筑路生活的真实写照。
(2)概述该公路西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
京新高速公路贯连东北、华北、西北,也称“三北大捷道”。该公路2017年7月15日全线通车,乌鲁木齐到北京的行车里程缩短了1300多公里。
(3)简述该公路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答案】(1)类型:由东向西,从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到温带荒漠。(或由西向东,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或由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近,降水越来越多) (2)困难:太阳辐射强,风沙大,缺水,缺电等。(答出三项即可)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3)节约运输成本;加快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促进沿线地区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1)从起点到终点,呈现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即水分发生变化,自然带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2)公路西段在沙漠之中建设,沙漠地区太阳辐射强,缺水缺电,风沙大等,建设中得考虑生态问题。
(3)距离缩短,节约运输成本,加快了人员物资流动,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考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化发展,各地都在大力发展铁路建设从而刺激自身的经济发展。读江苏省现有铁路与规划铁路发展图,完成1—3题。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A.南部出行不方便,浪费时间 B.铁路运速低,效率较差
C.路网密度低,影响经济发展 D.布局不合理,拥堵严重
2.随着铁路网的完善,下列城市中发展潜力最大的是
A.徐州 B.宿迁 C.盐城 D.淮安
3.合肥至南京城际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
A.有利于促进两地之间的地域联系 B.结束了两个城市间无铁路的历史
C.有利于促进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 D.为合肥市的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
【答案】1.C 2.D 3.A
【解析】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路网密度低,影向经济发展C对。南部路网密度大,出行方便,A错。铁路运速合适,并不低,B错。不是布局不合理,是运力不足,导致拥堵严重,D错。2.随着铁路网的完善,图中淮安规划增加3条铁路,成为新的交通枢纽,城市中发展潜力最大的是准安D对。徐州、宿迁、盐城规划铁路增加的少,发展潜力较小,A、B、C错,3.交通线路建设,主要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合肥至南京城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有利于促进两地之间的地域联系,A对。两个城市间有已经建成的铁路,B错。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交通线建设不能直接促进城市化进程,c错。两城市都是省会城市等级相同,与为台肥市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无关D错。
【2018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3分)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3分)
【解析】
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2018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第3题。
1.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 B
【解析】1.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但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②错误。故选B。
(2017?海南卷)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如下图)。据此完成15~17题。
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3.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
【答案】1D 2D 3A
1【解析】读图可知,工程西段靠近哥本哈根机场,位于萨尔特岛与哥本哈根之间,若建设跨海大桥,会影响海上船只航线和飞机飞行,结合选项,故选D。
2【解析】读图可知,新建人工岛,避免了工程建设对萨尔特岛的影响,保护了萨尔特岛的生物,结合选项,故选D。
3【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利于经济合作的应该为产业结构的差异,结合选项,故选A。
下图中的铁路曾多次因大风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受大风危害最严重的路段是
A.十三间房附近 B.三间房附近 C.了墩附近 D.哈密附近
5.通过该铁路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的货物主要是
A.钢铁和机械 B.石油和天然气 C.小麦和甜菜 D.棉花和瓜果
6.该段铁路没有沿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
A.风灾危害大 B.修建成本高 C.洪涝灾害多 D.占用耕地多
【答案】4.B 5.D 6.B
【解析】4.三间房附近位于河谷谷口地区,风力较大,受大风危害最严重5.该铁路沿线多为农区,位于盆地边缘,所以,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的货物主要是棉花和瓜果。6、虚线线路多穿过低山、小丘地带,离居民区较远,无论用工还是工程本身很艰巨,建设成本高,所以,没有沿此修建。
【2017江苏地理卷】“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图6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8.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答案】7.D8.B
【解析】
7.“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是指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自行车出行方式从1986到2011年是逐步下降,2011后开始回升,公共交通也是在2011年后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则在2011年后快速下降,所以可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
8.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但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
【2017江苏地理卷】图9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10.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答案】9.D 10.C
【解析】9.读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水港,所以选D。10.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洋山港建成增加上海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11. ( 2019全国名校名师原创地理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2018年1—7月,新疆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833.51万人次,同比增长38.72%;旅游总消费1214.48亿元,同比增长40.72%。其中自驾游数量不断增多。下图为新疆部分旅游资源和国道分布图。
简述到新疆自驾游比例增多的原因及自驾游需要防范的问题。
【答案】原因:游客个性化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小汽车增多;节假日高速路免费,景区门票优惠。问题:路途遥远,及时加油;长途驾驶,注意休息;景观单一,防止迷路;早晚温差大,注意保暖;紫外线强烈,注意防晒;气候干旱,带足饮用水;多大风沙尘,注意防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