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宁德质检)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
①个人的回忆录 ②庆典现场照片
③有关历史评论 ④相关文学作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2018·厦门质检)下图内容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
①背景 ②时间 ③地点 ④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8·宁夏中考)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教育网
(2018·龙岩模拟)下图为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幅作品,其反映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包括( )
A.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018·滨州中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6. (2018·三明质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7. (2018潮南区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图1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2 开国大典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8. (2018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9. (2018徐州)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2018·青岛学业考)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2018·龙东学业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的和平解放
12.(2018·重庆中考)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13. (2018·临沂)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 )
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A.人民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朝鲜解放战争 D.朝鲜统一战争
14.(2018·南充)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王进喜 ④焦裕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2018·广安)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1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如图)。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他们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
(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
18.(19分)阅下读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材料三: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哪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1960年“左”倾错误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这时期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分别是什么?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给今天农村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中考一轮复习八下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宁德质检)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
A.个人的回忆录 B.庆典现场照片
C.有关历史评论 D.相关文学作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庆典现场照片;个人的回忆录、有关历史评论、相关文学作品都经过了人为加工,属于第二手史料。故选B。
【点睛】本题以第一手史料为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2.(2018·厦门质检)下图内容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
①背景 ②时间 ③地点 ④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内容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与意义。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3.(2018·宁夏中考)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析】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生,英勇作战,连续重创美国侵略者,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选D。
【点睛】本题以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切入点,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1教育网
(2018·龙岩模拟)下图为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幅作品,其反映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包括( )
A.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成为农民私有,而不是成为公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2018·滨州中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内容主要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1-c-n-j-y
6. (2018·三明质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解析】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 (2018潮南区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图1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2 开国大典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左图信息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情景,右图为开国大典,结合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的意义可知,二者都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新发展,故A项正确。B项只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影响不是二者的共同点,应排除。CD两项也不是二者的共同点,应排除。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史实。需要掌握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的意义的共同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结合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的意义分析即可。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对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的意义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 (2018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为了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反动统治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为筹备建立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育名师原创作品
9. (2018徐州)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0.(2018·青岛学业考)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解析】据材料“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故选B。
【点睛】2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1950年,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重点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原因、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1·世纪*教育网
11.(2018·龙东学业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的和平解放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得知: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对抗美援朝的意义的理解和再现。1950年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识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1-cnjy-com
12.(2018·重庆中考)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材料中梁漱溟对土地改革意义重大,但是认为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认为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表明对土地改革持支持态度,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以梁漱溟和毛泽东的对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
13. (2018·临沂)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 )
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A.人民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朝鲜解放战争 D.朝鲜统一战争
【解析】根据“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和意义。:21教育名师】
14.(2018·南充)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王进喜 ④焦裕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①黄继光以身躯堵枪眼,②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均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
15. (2018·广安)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1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如图)。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他们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任答一点即可)
(3)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1·c·n·j·y
【解析】(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观察图片可知,这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他们为今天留下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
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
(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
【答案】(1)抗美援朝。
(2)中国人民志愿军。
(3)因为他们为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舍生忘死,慷慨奉献;邱少云、黄继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跨国鸭绿江”和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朝鲜”“最可爱的人”,可知这两个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军队叫做中国人民志愿军。
(3)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体现了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所以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其中黄继光、邱少云都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的战士。【来源:21cnj*y.co*m】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美援朝的内容。
18.(19分)阅下读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材料三: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哪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1960年“左”倾错误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这时期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分别是什么?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给今天农村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或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现实情况,这种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因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决了材料一的现象。故这部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故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至1961年我国大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时间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造成材料中的现象,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可以从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情等角度思考,如可以答: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4)本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今天农村发展建设可以从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等角度思考,如可以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或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程和决议以及意义;了解开国大典的大致经过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意义。
2.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的胜利。
3.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三年以来:1946年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以来)
2、开国大典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从天安门指五四运动到天安门指开国大典)。
(2)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开国大典图)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 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1)西藏派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到达北京,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知识点二: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
(1)背景: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边;美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军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时间:1950年——1953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4)最可爱的人: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5)1953年,美国签署“停战协定”。(6)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点三: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准备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1.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不是完成了祖国统一。
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单指某一个人。
3.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涌现的民族英雄:①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②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③邱少云——严守纪律,被大火烧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是在新解放区进行的,不是在全国开展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依据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6.结束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中国2000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土地改革。
7.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即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私有。
8.新中国土地改革前后中国土地制度的比较
★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典例1:(2018·呼和浩特中考)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解析】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故BCD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 全世界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故A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A。网
【点睛】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典例2:(2018·宁夏)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的相关史实。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
★知识点二:抗美援朝
典例3:(2018·龙东中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的和平解放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得知: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对抗美援朝的意义的理解和再现。1950年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识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cnjy.com
★知识点三:土地改革
典例4:(2018·怀化中考)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如图农民手中
这份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解析】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