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21 18: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数据85,88,73,88,79,85的众数是(  )
A.88 B. 73 C. 88,85 D.85
2. 已知数据:2,1,4,6,9,8,6,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4 B.6 C.5 D.4和6
3. 一组数据7,9,6,8,10,12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位数等于平均数 B.中位数大于平均数
C.中位数小于平均数 D.中位数是8
4. 要比较两位同学在五次数学测验中谁的成绩比较稳定,应选用的统计量是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
5.在某次数学测验中,随机抽取了10份试卷,其成绩如下:72,77,79,81,81,81,83,83,85,89,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81,82 B.83,81 C.81,81 D.83,82
6. 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10 B. C. D.2
7. 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时,其中位数为4,如果这个数据组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
A. 21 B.22 C.23 D.24
8. 某村引进甲乙两种水稻良种,各选6块条件相同的实验田,同时播种并核定亩产,结果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均为550kg/亩,方差分别为=141.7,=433.3,则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  )
A.甲、乙均可 B.甲 C.乙 D.无法确定
9. 十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有(  )
A. a>b>c B. c>b>a C. c>a>b D. b>c>a
10. 某射击队要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名选手参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10次,然后从他们的成绩平均数(环)及方差两个因素进行分析,甲、乙、丙的成绩分析如表所示,丁的成绩如图所示.



平均数
7.9
7.9
8.0
方差
3.29
0.49
1.8
根据以上图表信息,参赛选手应选(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五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78、79、80、82、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12.某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演唱大赛,7位评委给1号选手的评分如下:
9.3 8.9 9.2 9.5 9.2 9.7 9.4
按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分.
13. 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打靶8次,命中的环数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14. 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照如下标准:作业占10%,测验占30%,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35%.小丽和小明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小丽的总平均分是  ,小明的总平均分是  .
学生
作业
测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小丽
80
75
71
88
小明
76
80
68
90
15. 数学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小颖将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绘成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回答: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   道题,做对题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16. 如图是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的10次射击成绩的分布情况,则射击成绩的方差较小的是  (填“甲”或“乙”).
三、解答题(17-19每题6分,20-21每题8分,22题12分共46分).
17. 已知数x1,x2,…xn的平均数是,求(x1﹣)+(x2﹣)+…(xn﹣)
18. 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甲、乙两人参加了射击比赛,每人射击七次,命中的环数如表: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写出甲、乙两人命中环数的众数;
(2)已知通过计算器求得=8,≈1.43,试比较甲、乙两人谁的成绩更稳定?
19. 甲、乙两人在5次打靶测试中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8,8,8,8,9
乙:5,9,7,10,9
(1)填写下表
(2)教练根据5次成绩,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
(3)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那么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 某公司招聘一名员工,对甲、乙、丙三名应聘者进行三项素质测试,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创新
8
9
7
综合知识
5
7
7
语言
9
5
7
(1)如果根据三项成绩的平均分确定录用人选,那么应该选谁?为什么?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得分按3:2:1的比例确定最终人选,那么如何确定人选?为什么?
21. 某校举行“做文明郴州人”演讲比赛,聘请了10位评委为参赛选手打分,赛前,组委会拟定了四种记分方案:方案一:取所有评委所给的平均分; 方案二:在所有评委给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剩余得分的平均分; 方案三:取所有评委给分的中位数; 方案四:取所有评委给分的众数. 为了探究四种记分方案的合理性,先让一名表演选手(不参加正式比赛的)演讲,让10位评委给演讲者评分,表演者得分如下表:
评委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分
7.0
7.8
3.2
8.0
8.4
8.4
9.8
8.0
8.4
8.0
(1)请分别用上述四种方案计算表演者的得分; (2)如果你是评委会成员,你会建议采用哪种可行的记分方案?你觉得哪几种方案不合适?
22. 某地区在一次九年级数学做了检测中,有一道满分8分的解答题,按评分标准,所有考生的得分只有四种:0分,3分,5分,8分.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得分情况与题目的难易情况,从全区4500名考生的试卷中随机抽取一部分,通过分析与整理,绘制了如下两幅图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a=  ,b=  ,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全;
(2)请估计该地区此题得满分(即8分)的学生人数;
(3)已知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得分,W为试题满分值.一般来说,根据试题的难度系数可将试题分为以下三类:当0<L≤0.4时,此题为难题;当0.4<L≤0.7时,此题为中等难度试题;当0.7<L<1时,此题为容易题.试问此题对于该地区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属于哪一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数据85,88,73,88,79,85的众数是(  )
A.88 B. 73 C. 88,85 D.85
分析: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根据众数的定义就可以求解.
解答:数据85,88,73,88,79,85有两个众数,它们是88,85.故选C.
2. 已知数据:2,1,4,6,9,8,6,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4 B.6 C.5 D.4和6
分析: 要求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只要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即可,本题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1、1、2、4、6、6、8、9,第4位和第5位分别是4和6,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
故选C.
3. 一组数据7,9,6,8,10,12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位数等于平均数 B.中位数大于平均数
C.中位数小于平均数 D.中位数是8
分析:分别求出中位数与平均数比较即可.
解答:平均数为,
中位数为.
所以中位数小于平均数.
故选C.
4. 要比较两位同学在五次数学测验中谁的成绩比较稳定,应选用的统计量是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体现数据的稳定性,集中程度,波动性大小;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要比较两位同学在五次数学测验中谁的成绩比较稳定,应选用的统计量是方差. 解答:由于方差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应知道数据的方差. 故选D.
5.在某次数学测验中,随机抽取了10份试卷,其成绩如下:72,77,79,81,81,81,83,83,85,89,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81,82 B.83,81 C.81,81 D.83,82
分析: 根据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解:∵81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1,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72,77,79,81,81,81,83,83,85,89,
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1+81)÷2=81,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1;
故选C.
6. 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10 B. C. D.2
分析: 首先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概念求出a的值,然后把数据代入方差公式求出数值.
解答: ∵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
∴(3+a+4+6+7)÷5=5,
∴a=5,
∴s2=[(5-3)2+(5-5)2+(5-4)2+(5-6)2+(5-7)2]=2.
故选D.
7. 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时,其中位数为4,如果这个数据组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
A. 21 B. 22 C. 23 D. 24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解答:根据中位数的定义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时,其中位数为4,前两个数不是众数,因而一定不是同一个数.则前两位最大是2,3,根据众数的定义可知后两位最大为6,6.这5个整数最大为:2,3,4,6,6
∴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21.
故选A.
8. 某村引进甲乙两种水稻良种,各选6块条件相同的实验田,同时播种并核定亩产,结果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均为550kg/亩,方差分别为=141.7,=433.3,则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  )
A.甲、乙均可 B.甲 C.乙 D.无法确定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相同,然后比较出它们的方差的大小,再根据方差越小,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判断出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哪种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相同,
∵141.7<433.3,
∴<,
即甲种水稻的产量稳定,
∴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甲种水稻.
故选:B.
9. 十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有(  )
A. a>b>c B. c>b>a C. c>a>b D. b>c>a
分析:本题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解答: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10、12、14、14、15、15、16、17、17、17,
平均数为;
数据17出现了三次,17为众数;
在第5位、第6位均是15,故15为中位数.
所以本题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4.7,中位数是15,众数是17.
故选B.
10. 某射击队要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名选手参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10次,然后从他们的成绩平均数(环)及方差两个因素进行分析,甲、乙、丙的成绩分析如表所示,丁的成绩如图所示.



平均数
7.9
7.9
8.0
方差
3.29
0.49
1.8
根据以上图表信息,参赛选手应选(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丁的成绩的方差,根据方差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由图可知丁射击10次的成绩为:8、8、9、7、8、8、9、7、8、8,
则丁的成绩的平均数为:×(8+8+9+7+8+8+9+7+8+8)=8,
丁的成绩的方差为:×[(8﹣8)2+(8﹣8)2+(8﹣9)2+(8﹣7)2+(8﹣8)2+(8﹣8)2+(8﹣9)2+(8﹣7)2+(8﹣8)2+(8﹣8)2]=0.4,
∵丁的成绩的方差最小,
∴丁的成绩最稳定,
∴参赛选手应选丁,
故选: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五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78、79、80、82、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分析: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80,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0.
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的数为80,所以中位数是80.
故答案为:80.
12.某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演唱大赛,7位评委给1号选手的评分如下:
9.3 8.9 9.2 9.5 9.2 9.7 9.4
按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分.
分析: 只要运用求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为简单题.
解:1号选手(9.3+9.2+9.5+9.2+9.4)÷5=9.32分.
故答案为:9.32.
13. 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打靶8次,命中的环数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分析: 读懂统计图,利用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打靶8次,其中有3次为8环,所以数据的众数是8,
故答案为:8.
14. 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照如下标准:作业占10%,测验占30%,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35%.小丽和小明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小丽的总平均分是  ,小明的总平均分是  .
学生
作业
测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小丽
80
75
71
88
小明
76
80
68
90
分析: 把不同的成绩分别乘以对应的权重后求和再除以权的和即可.
解:小丽:80×10%+75×30%+71×25%+88×35%=79.05(分),
小明:76×10%+80×30%+68×25%+90×35%=80.1(分),
故答案为:79.05 80.1.
15. 数学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小颖将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绘成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回答: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   道题,做对题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一个数.
解答:平均数;
由图可直接得出众数是9(道);中位数是9(道).故填8.625;9;9.
16. 如图是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的10次射击成绩的分布情况,则射击成绩的方差较小的是  (填“甲”或“乙”).
分析: 从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的10次射击成绩的分布情况得出甲乙的射击成绩,再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
解:由图中知,甲的成绩为7,8,8,9,8,9,9,8,7,7,
乙的成绩为6,8,8,9,8,10,9,8,6,7,
=(7+8+8+9+8+9+9+8+7+7)÷10=8,
=(6+8+8+9+8+10+9+8+6+7)÷10=7.9,
甲的方差S甲2=[3×(7﹣8)2+4×(8﹣8)2+3×(9﹣8)2]÷10=0.6,
乙的方差S乙2=[2×(6﹣7.9)2+4×(8﹣7.9)2+2×(9﹣7.9)2+(10﹣7.9)2+(7﹣7.9)2]÷10=1.49,
则S2甲<S2乙,即射击成绩的方差较小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
三、解答题(17-19每题6分,20-21每题8分,22题12分共46分).
17. 已知数x1,x2,…xn的平均数是,求(x1﹣)+(x2﹣)+…(xn﹣)
分析: 首先根据数x1,x2,…xn的平均数是,得到x1+x2+…+xn=n,最后代入(x1﹣)+(x2﹣)+…(xn﹣)即可求解.
解:∵数x1,x2,…xn的平均数是,
∴x1+x2+…+xn=n,
∴(x1﹣)+(x2﹣)+…(xn﹣)
=x1+x2+…+xn﹣n
=n﹣n
=0.
18. 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甲、乙两人参加了射击比赛,每人射击七次,命中的环数如表: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写出甲、乙两人命中环数的众数;
(2)已知通过计算器求得=8,≈1.43,试比较甲、乙两人谁的成绩更稳定?
分析: (1)根据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2)根据已知条件中的数据计算出乙的方差和平均数,再和甲比较即可.
解答:(1)由题意可知:甲的众数为8,乙的众数为10;
(2)乙的平均数=(5+6+7+8+10+10+10)÷7=8,
乙的方差为:≈3.71.
∵=8,≈1.43,
∴甲乙的平均成绩一样,而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
∴甲的成绩更稳定.
19. 甲、乙两人在5次打靶测试中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8,8,8,8,9
乙:5,9,7,10,9
(1)填写下表
(2)教练根据5次成绩,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
(3)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那么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
(2)根据方差的意义解答;
(3)根据方差公式进行判断.
解答:(1)甲的众数为8;
乙的平均数=(5+9+7+10+9)÷5=8,乙的中位数是9;
(2)因为甲乙的平均数相等,而甲的方差小,成绩比较稳定,所以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
(3)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平均数不变,根据方差公式可得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变小.
20. 某公司招聘一名员工,对甲、乙、丙三名应聘者进行三项素质测试,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创新
8
9
7
综合知识
5
7
7
语言
9
5
7
(1)如果根据三项成绩的平均分确定录用人选,那么应该选谁?为什么?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得分按3:2:1的比例确定最终人选,那么如何确定人选?为什么?
分析: (1)代入求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2)将三人的总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解:(1)x甲=(8+5+9)÷3=,
x乙=(9+7+5)÷3=7,
x丙=(7+7+7)÷3=7.
甲将被录用;
(2)解:甲成绩=(8×3+5×2+9×1)÷6≈7.17,
乙成绩=(9×3+7×2+5×1)÷6≈7.67,
丙成绩=(7×3+7×2+7×1)÷6≈7,
乙将被录取.
21. 某校举行“做文明郴州人”演讲比赛,聘请了10位评委为参赛选手打分,赛前,组委会拟定了四种记分方案:方案一:取所有评委所给的平均分; 方案二:在所有评委给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剩余得分的平均分; 方案三:取所有评委给分的中位数; 方案四:取所有评委给分的众数. 为了探究四种记分方案的合理性,先让一名表演选手(不参加正式比赛的)演讲,让10位评委给演讲者评分,表演者得分如下表:
评委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分
7.0
7.8
3.2
8.0
8.4
8.4
9.8
8.0
8.4
8.0
(1)请分别用上述四种方案计算表演者的得分; (2)如果你是评委会成员,你会建议采用哪种可行的记分方案?你觉得哪几种方案不合适?
解:(1)方案一最后得分:(7.0+7.8+3.2+3×8+3×8.4+9.8)=7.7; 方案二最后得分:(7.0+7.8+3×8+3×8.4)=8; 方案三最后得分:8; 方案四最后得分:8和8.4. (2)因为方案1中的平均数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不适合作为这个同学演讲的最后得分, 所以方案1不适合作为最后得分的方案;
22. 某地区在一次九年级数学做了检测中,有一道满分8分的解答题,按评分标准,所有考生的得分只有四种:0分,3分,5分,8分.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得分情况与题目的难易情况,从全区4500名考生的试卷中随机抽取一部分,通过分析与整理,绘制了如下两幅图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a=  ,b=  ,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全;
(2)请估计该地区此题得满分(即8分)的学生人数;
(3)已知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得分,W为试题满分值.一般来说,根据试题的难度系数可将试题分为以下三类:当0<L≤0.4时,此题为难题;当0.4<L≤0.7时,此题为中等难度试题;当0.7<L<1时,此题为容易题.试问此题对于该地区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属于哪一类?
 分析: (1)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可以得到a和b的值,从而可以得到得3分的人数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第(1)问可以估计该地区此题得满分(即8分)的学生人数;
(3)根据题意可以算出L的值,从而可以判断试题的难度系数.
解:(1)由条形统计图可知0分的同学有24人,由扇形统计图可知,0分的同学占10%,
∴抽取的总人数是:24÷10%=240,
故得3分的学生数是;240﹣24﹣108﹣48=60,
∴a%=,b%=,
故答案为:25,20;
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
(2)由(1)可得,得满分的占20%,
∴该地区此题得满分(即8分)的学生人数是:4500×20%=900人,
即该地区此题得满分(即8分)的学生数900人;
(3)由题意可得,
L===0.575,
∵0.575处于0.4<L≤0.7之间,
∴题对于该地区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属于中等难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