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耳和听觉(第1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耳和听觉(第1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1 18:09:20

文档简介

《耳和听觉 第1课时》习题
一、基础练习
1.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
A.耳蜗 B.前庭 C.半规管 D.听觉中枢
2.耳中能将机械震动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鼓膜 B.听觉中枢 C.耳蜗 D.位听神经
3.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
4.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耳蜗 C.听小骨 D.鼓膜
5.你是耳机一族(如图所示)吗?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感觉细胞( )
/
A.能形成听觉 B.能够收集声波 C.位于耳蜗内 D.构成听觉神经
6.(2018青岛)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保护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 B.发生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
C.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 D.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嘴、堵耳以保护鼓膜
7.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当人“打哈欠”时,会影响听力,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二、提升练习
9.(2018济宁)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C.晕车与[4]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错误用药致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
10.中耳炎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器官损伤 B.鼓膜、听小骨损伤 C.听觉神经损伤 D.大脑听觉中枢损伤
11.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半规管
12.(2015黑龙江安达)昕到巨大声 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 )
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 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
C.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 D.防止脑震荡
13.(2017连云港)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____________,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__________,形成听觉。
(2)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________,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3)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14.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________]______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
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②不要经常套耳塞听高分贝的音乐,因为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________,使听力减退。
15.(2018泰安)男孩路经某处时,听见犬吠快速逃离。请据图回答:
/
(1)男孩听见大吠快速奔跑,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的[ ] ___________([ ]中填图中结构代码,横线上填相应结构的名称,以下均同);发出指令使男孩做出奔跑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奔跑过程中,促使男孩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
(2)图中背景有“提防恶犬”的告示,但该男孩却因近视没有看清。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球中的[ ] ___________调节功能异常。视力正常的人看见“提防恶犬”的告示绕道避开恶犬,该反射的类型是___________,因为与___________有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耳和听觉 第1课时》 习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部位。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D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答案】A
【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4.【答案】B
【解析】耳结构中的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A正确;发生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B正确;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C正确;遇到巨大声响时,可闭嘴、堵耳,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D错误。
/
9.【答案】A
【解析】人的听觉感受器是[6]耳蜗,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错误;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鼓膜,B正确;晕车与[4]半规管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正确;错误用药致聋属于神经性耳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D正确。
10.【答案】B
【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损伤鼓膜、听小骨,使产生振动、传导声波的功能丧失,导致耳聋. 可见B正确.
11.【答案】A
【解析】老年人发生“耳背”现象是由与传导声音有关的结构受到损 伤引起的,故病变部位可能是 鼓膜或听小骨。
12.【答案】C
13.【答案】(1)听觉感受器 听觉中枢 (2)鼓膜  (3)①②④
【解析】(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鼓膜,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3)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正确的做法有: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堵耳、闭口。
14.【答案】(1)5;听小骨;8;耳蜗;7;听神经
(2)咽鼓管;鼓膜
【解析】(1)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然后通过5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8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7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 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 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②不要经常套耳塞听高分贝的音乐,因为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鼓膜,使听力减退。
15.【答案】(1)反射弧 [2]耳蜗 大脑皮层 肾上腺素 (2)[5]晶状体 条件反射 语音文字(语言中枢)
【解析】(1)男孩听见犬吠快速奔跑,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2]耳蜗;发出指令使男孩做出奔跑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奔跑过程中,促使男孩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的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2)图中背景有“提防恶犬”的告示,但该男孩却因近视没有看清。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球中的[5]晶状体调节功能异常。视力正常的人看见“提防恶犬”的告示绕道避开恶犬,该反射的类型是条件反射,因为与语音文字有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
/
浙科生物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耳和听觉 第1课时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耳的构造,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
2.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4.关注日常生活中耳的卫生保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示意图、模型,进一步提高观察的能力
2.通过学习听觉产生的过程,锻炼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爱和帮助有视听觉障碍的人群
重点
1.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
1.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嘹亮的歌声催人奋进;“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熟悉的诗句将我们带回美丽的童年。
那么,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些声音的呢?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有了它,我们才能感受世界上的各种声音。
耳同样是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
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耳的结构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耳的结构
(1)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外界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在外耳道中有耳毛,具有阻挡灰尘等异物作用。
在外耳道壁还有一种变态的汗腺,称为耵聍腺。它能分泌一种叫耵聍的蜡状物。它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它干燥后成为固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耳屎。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的作用主要是在声波的撞击下产生振动,产生的振动经过鼓室里的听小骨传到内耳。
中耳发炎就会患中耳炎。
听小骨的作用是扩大声波并传导至内耳。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
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可调节鼓膜两侧大气压力。
(3)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接受听小骨传来的振动,可产生神经冲动。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里面没有听觉感受器,但是它含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晕车以及晕船现象就与前庭和半规管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过于敏感有关。
2.听觉的形成
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即过程为: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
听觉的特点就是会褪化,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听觉会变得不灵敏。
助听器能帮助人们听得清楚一些。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即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了,这种状况称为失聪。
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耳聋的首要原因。
拓展:耳聋的类型
传导性耳聋
由于外耳道阻塞或中耳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听力下降。
神经性耳聋
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到损伤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或丧失
(教材第54页思考与讨论)
①根据听觉形成过程可知,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听觉都将会受到影响。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引起听力下降,称为传导性耳聋;另一种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称为神经性耳聋。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这是为了防止强烈的振动传到鼓膜,把鼓膜震破。中耳经过咽鼓管连接至咽部,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中耳内的气压,使之与外界环境的气压相同。张开口,可以使内耳的气压与外界环境的气压相同,保护鼓膜不至于因内、外压力差太大而被震破。
3.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中国爱耳日。
我国于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
/
么?
【不要使用火柴棒、发夹等尖锐的器具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3.鼻咽部有炎症时,会对耳造成影响吗?
【鼻咽部的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因此,要及时就诊,以免引起中耳炎。】
学习识别外耳的结构
了解耳屎
学习识别中耳的结构
学习识别内耳的结构
图片视频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
了解耳聋
了解耳聋的类型
完成讨论,知道耳的保护
知道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了解爱耳日和世界聋人日
图片介绍讲解外耳的结构
拓展耳屎
图片介绍讲解识别中耳的结构
图片介绍讲解内耳的结构
图片视频介绍视觉的形成过程
拓展耳聋知识
拓展耳聋的类型
指导完成讨论
图片介绍讲解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图片介绍爱耳日和世界聋人日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信息传到脑部
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B )
A.减缓紧张情绪
B.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C.避免呕吐
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3.鼓膜的作用( B )
A 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
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
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4.声波传送到听中枢的正确顺序是( C )
A.声波→外耳道→鼓膜→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
B.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外耳道→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脑的传导路线,最后形成听觉。
我们通过视频进行小结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