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对峙
人教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课引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此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金”、“南宋”分别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民族关系?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1、知道金、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知道金灭辽和北宋的过程
3、知道岳飞抗金的主要战役以及宋金议和的内容。
1
金灭辽及北宋
女真族的兴起
2
南宋的偏安
3
探究释疑(一)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族的崛起
黑龙江
长白山
女真族源于唐时期的黑水靺鞨,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女真族长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
探究释疑(一)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族的崛起
探究释疑(一)女真族的崛起
女
真
金的建立
1、建立者:
2、时间:
3、定都
4、民族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1115年
会宁(黑龙江阿城)
族
女真
金灭辽和北宋
北宋统治集团腐朽不堪,没有抵抗的决心,都城被攻破后,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金武士图
1125年,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朝灭亡。
1127年,金兵攻破东京掳走徽宗、钦宗两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探究释疑(二)金灭辽及北宋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北宋灭亡的原因
相关史事:
在与金军的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逃。当金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南岸的宋军金都望风而逃。将领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
想一想: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宋徽宗
宋钦宗
一是皇帝对形势认识不清,缺乏决断能力,用人不当,压制主战派,一味求和;二是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三是政治腐败影响军队士气,与金交战时常常不战而逃。
探究释疑(三)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建立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时间: 1127年
建立者:赵构(年号建炎)
都成:临安
南宋建立
探究释疑(三)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岳飞抗金
精忠报国
史书记载:
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金军说: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探究释疑(三)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岳飞抗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王庙岳飞郾城大捷壁画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探究释疑(三)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岳飞抗金
正当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时,朝廷却下令班师,岳飞痛心疾首,泪流满面,说 :“十年之功,
废于一旦。”
1142年,宋高宗指使秦桧以“莫须有”(“谋反”)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于风波亭。思考:岳飞抗金明明是好事,为什么宋高宗等人要杀害他?
害怕岳飞势力壮大,威胁封建统治。
探究释疑(三)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岳飞抗金
岳飞与儿子岳云墓
岳飞墓前有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位姓秦的官员说:”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探究释疑(三)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岳飞抗金
岳飞手书《前出师表》
你是如何评价岳飞抗金呢?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维护了中原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受到人民的尊重和怀念岳飞是抗金英雄。
说岳飞是抗金名将,也是民族英雄
历史诊断
探究释疑(三)南宋的偏安
大散关
金(中都)
淮水
辽
西夏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用图表表示五个政权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金
1115年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他们的议和有何异同?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1、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2、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关系:先战后和。
相同:都维持了边境的安宁,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北宋送辽、南宋送金岁币。不同:北宋与辽议和是兄弟关系,关系较为平等,而南宋向金称臣,南宋从属于金。
1、北宋南宋类似于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 )
A.西周、东周 B.西晋、东晋
C.西汉、东汉 D.北魏、东魏
2、岳飞的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3、极力陷害岳飞,最后使岳飞被害的人物是:
A、赵构 B、秦桧 C、元昊 D、阿骨打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