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 血肉筑长城
夯实基础典型题
1.南京被攻陷的时间是( )
A.1937年7月 B.1937年11月 C.1937年12月 D.1938年1月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把下列哪一座城市作为战时的陪都 ( )
A.南京 B.瑞金 C.重庆D.延安
3.日军南京后,共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
A.20万以上 B.30万以上 C.40万以上 D.50万以上
4、学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某班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5.徐州会战的指挥官是( )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自忠 D.朱德
6、中国近代史上,佩戴右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
参加的重大军事活动应是( )
A.北伐战争 B.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
7.抗日战争中,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的是( )
A.国民党军队 B.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居民
C.美国和苏联的帮助 D.海外华侨
8、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 )
A.消灭日军 B.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C.收复失地 D.打败日本侵略者
9.百团大战的特点是( )
A.防御战的胜利 B.小规模抗战胜利
C.打击东北伪满洲国的战争胜利 D.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10、百团大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 ( )
A.破坏了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 B.粉碎了日本的“囚笼政策”
C.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D.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11.阅读下列材料:
梁廷芳是少数在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幸运儿.他在1946年10月7日致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报告中说:南京城攻陷时,他改穿便衣进入国际安全区的难民收容所。1937年12月16日中午12时,被日军押至华侨招待所后大空场,下午5时左右,日军押送他们约5000人去下关,组成了长达四分之三英里的队伍。到达后,被安置在中山码头江边的人行道上。不久,日本兵在路当中每数十步放置机枪一挺,约十分钟后即听到枪声。从下午7时开始进行枪杀持续到第二天凌晨2时。梁廷芳想总是一死。便和朋友白曾荣一起跳入长江逃命。梁廷芳中弹受伤,后来得救。
请回答:
(1)此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于哪年
(2)这一事件中多少中国人被屠杀
(3)为了不让悲剧重演,请写出你对当今日本中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2.下列战役中,能够反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上,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是 ( )
A.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 B.镇南关大捷和淞沪抗战
C.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 D.平型关大捷和南京保卫战
13.下列哪些城市是在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 )
①北平 ②沈阳 ③上海 ④南京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从1938年开始,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进攻中共建立的敌后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人数和装备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成为日军最大的威胁
B.蒋介石和他领导的国民政府已经公开投降了,只有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还在坚持抵抗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发展迅速,对日军后方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所在地区资源丰富,是日军垂涎已久的宝地
创新题
15.(2006年,娄底市)毛泽东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1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在1940年8月组织八路军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你知道他是谁吗
(2)他领导的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这次战役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历史意义
17.(情境题)南京是一座有着六朝古都美誉的历史名城。在抗日战争初期,它却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屠城。无数的冤魂让世界为之震惊!在国仇家恨面前,中国军民“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他们用血肉和不屈的意志筑起了一道捍卫民族独立和自由的长城。
请回答:
(1)抗日战争中南京沦陷是在什么时间 南京沦陷敌手后,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是哪里
(2)请举出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典型事例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百团大战中,晋察冀我军在收复井陉煤矿时,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他们得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聂荣臻司令员亲切的关怀和照顾,并被妥善安置。40年后,1980年,我国发表了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久,日本记者找到了被抢救出来的其中一个叫美穗子的。同年7月,美穗子一家访华,受到了聂帅的亲切会见,并到井陉访问。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中的堆堆白骨,血泪斑斑的“慰安妇”,杀人如麻的“731”部队细菌室,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累累血债,罄竹难书。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由两则材料对比,你对中日两国政府有什么看法或认识
19、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举办了一场有关抗战的图片展。其中的两张图片展现了李宗仁、彭德怀指挥抗日战争中两次著名战役时的潇洒英姿,让同学们叹服不已。你知道他们分别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
请你为这两张图片分别写一份解说词,对他们指挥的战役作一下介绍。(写作要求:①解说词的文字要流畅,内容包括:时问、地点、经过、影响等。②文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要准确无误,字数不少于200字)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0.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有 ( )
①井冈山根据地 ②晋察冀根据地 ③晋西北根据地 ④晋冀豫根据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如果请你撰文批驳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史实的活动,你可以引用下列哪些事例作论据 ( )
①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多万居民 ②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中国活人作人体实验③日军在中国的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制造了大量的无人区④日军在中国每占领一个地区,就抢劫当地的银行或工矿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 12月,大约有1万名年龄在13一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的尸体被抛到江里……
材料二 2001年8月28 日 17时左右,哈尔滨市一处工地发生一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正在施工的民工1死3伤。
据施工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炸弹很可能是侵华日军遗留的“毒气弹”。
据黑龙江省公安部门不完全统计,近 20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已发现、销毁了数万枚侵华日军遗留的各种炸弹,其中有一些是毒气弹。
材料三 见图
在日本高等法院外,中国慰安妇郭喜翠(坐轮椅者)向日本友好人士控诉日本兵的罪行,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并赔偿。
日本东京高等法院在中国“慰安妇”诉讼案判决中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万爱花等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并进行赔偿的诉讼请求。在判决理由上,与一审时相同。“受害情况确属事实”,但日本政府“没有赔偿责任”。
材料四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修改了中学历史教科书,拒不反省自己发动侵略战争;包括日本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内的日本政界和军界要人多次参拜摆放着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叙述的事实是什么?
(2)现在许多日本人不承认侵华史实,你有什么感想?
(3)为了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请你结合我市实际,策划一次纪念活动。
23、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三五九旅组成的南下支队在南下的途中于湖南湘潭射埠张贴的一张布告。这张布告的内容以通俗、明快的诗句,反映和宣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
“去年湖南沦陷,日军肆虐横行,
皆因抵抗不力,政府抛弃人民。
本军奉命援湘,消灭万恶敌人,
实行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好人。
……独裁贻误国事,专制违反民心。
……实行三民主义,恢复中山精神。
……中国有共产党,华北有八路军。
遍布大江南北,则有新四大军。……”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皆因抵抗不力,政府抛弃人民”指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实行的什么政策
(2)材料中的“实行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好人”指抗日战争中的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实行三民主义,恢复中山精神”中的“三民主义”在历史上是谁最先提出的 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在历史上有什么发展变化
探究题
24.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并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那么你认为延安精神是什么?
聚焦中考典型题
25、(2006年,湖南长沙)因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为抗战时期30万中国军民遭日军屠杀而饮恨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26、(2006年,安徽课改)右图所示战役 ( )
A、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一次重大胜利
C、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7、(2006年,随州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建立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
A.晋察冀 B.冀鲁豫 C.鄂豫皖 D.陕甘宁
28.(2006年,广东汕头)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 指挥者 组织兵力 破坏敌人交通线 摧毁日伪军据点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100多个团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29. (2006年,四川广安市)日本侵略中国的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卢沟桥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30、(2006年,江苏徐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37年12月 15 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被日军解往南京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1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弃尸江中……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把“安全区”变成了黑暗、悲惨的人间地狱……
材料二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词,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遭杀害的对象等方面来说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京大屠杀中我死难同胞的人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什么?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略谈你的认识。
开放研究典型题
30、(结论开放题)2001年12月 13日,为悼念64年前惨遭侵华日军杀害的 30万遇难同胞,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南京市上 空警报长鸣。但是,位于该市河西区批发市场内,有人公开售日本军旗,据调查,三成年轻人不知道1937年7月 7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1931年9月18日意味着什么。因为有个颇为吉祥谐音(9·18我要发),很多人选在9月18日这一天办喜事或开张营业。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
32、(开放题)血淋淋的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近70年了,今天中国和日本的中学生们,了解多少当年南京城内、长江岸边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了解多少在1947年初的中国军事法庭和1948年底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对日本战犯进行的正义审判 一衣带水的邻邦需要永久的和平,为了和平,为了让南京大屠杀永远不再重演,请围绕“南京大屠杀是不能忘记的”这一主题,给你的同龄人——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告诉异国的同龄人你所知道的南京大屠杀,也告诉异国的同龄人你和你的祖国对和平的热爱。(要求:①内容要体现出鲜明的观点;②在信中注意把日本右翼分子同热爱和平的广大日本民众区分开来;③信中引用的历史知识要准确无误)
第20课 血肉筑长城
1. C 2.C 3.B 4.C 5.A 6.C 7.B 8.B 9.D 10.B
11.(1)南京大屠杀;1937年。(2)三十万。(3)愿中日人民世代友好,永远不再开战。
12.A点拨: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抗战中两个战场及其主要战役的掌握,需对有关知识熟悉,方可找准答案,此题可用排除法,正确答案应为A。
13.C点拨:沈阳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占领的。
14.C点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发展迅速,对日军后方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从1938年底开始,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进攻中共建立的敌后根据地。
15.C
16、(1)彭德怀。(2)百团大战;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3)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17.(1)1937年12月;重庆。(2)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影响: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
18、(1)这一事实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即使在严酷的战争岁月,中国人民仍能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中国人民也非常珍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2)材料二说明日军杀人如麻,没有人性,是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侵略、掠夺和战争是它的本性。(3)让我们认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要不忘国耻、牢记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欠下的累累血债,时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及世界和平的威胁。
19、(1)台儿庄战役的解说词:李宗仁指挥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坂垣第五师团和矶谷第十师团,约九个联队,侵入山东南部,企图与从南京、镇江、芜湖渡江北上的南线侵华日军南下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国民革命军40万人在台儿庄进行英勇抵抗。中国军队与攻入台儿庄的日军反复巷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实力。中国军队集中40万优势兵力包围日军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坂垣师团一部,到4月6日,取得了歼灭日军万余人的重大胜利。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2)百团大战的解说词:彭德怀指挥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其目的是粉碎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作战的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八路军lOO多个团参加了战斗。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战绩辉煌。八路军战斗达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敌人据点近3000个。
20.B点拨:此题属多项组合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正确答案应为B。
21、A点拨:四个选项中的事例都是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22、(1)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日本在东北制造生化武器;慰安妇事件;参拜靖国神社,拒不承认侵华罪行。(2)日本否认侵华历史让中国人寒心,不满,气愤。(3)自由阐述,凡答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居安思危,不忘国耻,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吸取落后挨打的教训,大力发展国家的实力等意思均可。
23、(1)材料中的“皆因抵抗不力,政府抛弃人民”指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的政策。(2)材料中的“实行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好人”指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是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最先提出的。其具体内容为: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②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24.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 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25、C点拨:此题以特定城市为结点考查学生对近代史知识的掌握,从题干所设两条限定信息基本可以推断此城市为南京。
26.B 27.A
28、B点拨:解本题的关键是对表格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分析。与此相符的是百团大战。
29.A
30、(1)长达6周。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或难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人员。30万人以上。(2)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答其他也可以,如日本对待军国主义的罪行没有真正地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学好本领,保卫祖国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1、对历史和耻辱的漠然说明我们有些人已被经济的刺激和时尚的潮流淡化、湮没了应有的基本原则。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当前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
点拨:本题既是探索学习题又是结论开放题,提醒我们国耻不能忘记,不能丧失起码的民族意识和基本原则。围绕此点感想即可。
32、亲爱的日本朋友们:
你们好!
近闻日本政府对你们的历史教科书又进行了改编,其中关于侵华战争的历史,进行了美化与掩盖。其实,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我先来讲一讲真正的史实。1938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烧杀抢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并被焚尸灭迹的有十九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经慈善机构掩埋的有十五万多人,总共有三十多万人丧生。在南京城郊,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仓库、商店、民宅、村舍。古玩文物、鸡鸭猪牛、粮食蔬菜,无所不抢。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军烧毁。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在你们国内,右翼分子的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影响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我们都是时代青年,我们要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成为你们永久的朋友!
一位热爱和平的中国中学生
××××年 ×月 ××日
图4-20-1
图4-20-2
图4-20-3
图4-20-4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