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科学总复习第15讲 波(2)(精练)(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中考科学总复习第15讲 波(2)(精练)(课件 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2 07: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1.(2018,海南)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可能( )
A.等于0° B.小于60° C.等于60° D.大于60°
2.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BB3.(2018,衡阳)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4.(2018,枣庄)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D5.(2018,包头)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B6.(2017,贵港)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 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 )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D7.(2017,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A8.(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A9.(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A10.(2017,德阳)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B11.(2018,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12.(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D13.斜放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进入人眼中,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筷子的虚像在筷子的   (填“上方”或“下方”),所以看起来在水面处发生“弯折”。远离上方14.(2017,济宁)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   (选填“空气”或“透明物质”);反射角=   。空气40°15.(2017,宁波)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他改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缩小向左移动16.(2018,徐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光屏 A(3)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   。
(4)如果要估测题(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   ,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小足够远17.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以上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2)请你指出该同学上述探究实验过程存在的不足: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未换用其他透明介质进行实验18.(2018,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 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 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   cm,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小于(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 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右变大幻灯机远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