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一、单选题
1.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 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
D.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
【答案】D
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下丘脑的温觉感受器能感受温度的变化
B. 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C. 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D. 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答案】D
3.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和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可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或选用人口腔上皮细胞
B. 在用淀粉酶、淀粉为原料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
C. 用微电流计测量膜电位时,要将微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膜外或膜内
D. 在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的实验中,不可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其DNA和蛋白质外壳
【答案】D
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D.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答案】D
5.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 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 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D. ①垂体细胞,②甲状腺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D
6.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细胞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 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 转运方向是由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决定的
D.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C
7.下图为某学生构建的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模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产生的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
B. 若该图表示长期记忆形成过程,则c可能与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C. 若该图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只c可能是垂体
D. 该图也可以用来表示部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答案】A
8.动物园饲养员长期给猩猩喂食,猩猩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B. 本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多个高级中枢参与
C. 这一反射过程中有离子的跨膜运输过程存在
D. 此过程中存在“电位号一化学倍号一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A
9.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
【答案】C
10.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图甲中,兴奋在②处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 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
C. 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
D. 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
【答案】D
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B. 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C.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D.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和甲状腺活动的双重调节
【答案】D
12.人体和动物正常生存需要合适的温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主要是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热量的
B. 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调节器官
C. 恒温动物时刻耗散着大量的热量,体重净增长比变温动物少
D. 35℃以上的环境里,出汗是哺乳动物和鸟类最佳的散热机制
【答案】D
13.激素调作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饮水不足可促使垂体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B.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提高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
C.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具有高效的中生物催化作用
D. 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
【答案】B
14.病人甲的甲状腺全部切除,病人乙患甲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下列对他们所需补充激素的建议,正确的是
A. 甲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乙病人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B. 甲病人需要补充TRH,乙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
C. 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
D. 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
【答案】D
15.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是内分泌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 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C. 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 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过少。
【答案】D
16.矿井坍塌导致工人被长时间困在井下,缺少水源和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能减少水分丧失
B. 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C. 机体缺水引发下丘脑调节中枢产生渴觉
D. 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A
17.如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剌激一定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
B. ①②③和①④⑤分别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掖调节
C. 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其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
D. 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均与⑥⑤途径有关
【答案】C
18.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受到低频率低强度的电刺激,可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这种作用可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
B. 电刺激使交感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
C. 肾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只受神经调节
【答案】A
19.英国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主持写实电视节目《荒野求生》,模拟探险家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为脱离险境,设法寻找回到文明社会的路径,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沿绳滑落深谷、甚至徒手攀爬峭壁等,下列有关人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素增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B. 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增多
C. 人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 人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答案】C
20.下图表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相应器官,箭头表示分泌的激素所作用的对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丙代表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B. 能产生抗利尿激素的器官是丙
C. 甲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与乙和丙
D. 若给人注射乙分泌的激素,则人的耗氧量将增加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1.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⑴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
⑵用b刺激骨骼肌,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⑶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α-银环蛇毒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不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清除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的活性,该药物中毒的症状是肌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属于 大脑皮层(2) 不能 兴奋在突触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持续收缩(僵直)
22.图甲中闰绍细胞接收运动神经元1的兴奋后,又对运动神经元1、2进行抑制。在图乙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为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原有的突触小泡)。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突触中神经递质的类型,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图甲中运动神经元1的侧支与闰绍细胞体间的突触、闰绍细胞的轴突与运动神经元1的细胞体间的突触,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闰绍细胞能使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受抑制,这是一种__________机制;若使用破伤风毒素破坏闰绍细胞的功能,将会导致骨骼肌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实验中,在轴突中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下表为在图乙中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刺激B点后,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C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D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h浓度(mmol/mL)
C处(ms)
D处(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答案】 (1)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2) (负)反馈调节 持续收缩(痉挛) (3)排除突触小泡中原有的递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研究神经细胞中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 (4)Ach的浓度变化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Ach的浓度变化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随Ach浓度的升高,传递速度加快
23. 2017年4月19日,皇家马德里和拜仁慕尼黑欧冠1/4决赛进行的如火如荼。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球员从听到裁判哨响到开始运动,调节方式主要是_______调节;要完成反射活动,体内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2)伴随着球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_,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3)性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在人的下丘脑中,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成人的血液中,性激素的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当血液中性激素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发生的生理过程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
(4)剧烈运动后,球员会感到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因内环境中存在 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使pH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 神经 单向 (2) 升高 增多 (3)神经递质、性激素 (4)缓冲物质(H2C03/NaHC03)
24.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下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__,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中的________。
(2)激素③名称是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3)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
(4)远距分泌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______。
(5) 激素①、②、③、④是否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下丘脑 神经分泌 (2) 甲状腺激素 下降 反馈 (3) 神经-体液 (4)②③④ (5)存在,例如③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而自身细胞也属于组织细胞(或④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而自身细胞也属于组织细胞)
25.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神经垂体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图中甲、乙、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其中物质c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中属于腺垂体的是______;物质b是______;已知物质a是蛋白质类激素,若给动物饲喂含有物质a的食物,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物质c的量将______(上升、不变、下降)。
(2)物质c对下丘脑和甲的活动起______(促进、抑制)作用,这种现象属于______调节。已知激素的作用具有逐级放大的特点,可推测出血液中a、b、c含量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______(上升、下降),导致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增多、减少)。在这一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均位于______。
【答案】 (1) 甲 促甲状腺激素 不变 (2)抑制 反馈 a<b<c (3)升高 增多 下丘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