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1.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2.“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CD复习回顾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方式:
3.都城:
4.意义:960年赵匡胤陈桥驿兵变东京(今河南开封)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北宋并未统一中国,这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实质:五代以来军阀夺权斗争的继续。用和平手段,达到政权和平过渡
宋太祖即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涿郡人。祖上世代为官,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960年发动“ ”,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兵变 宋太祖
(960 — 976年) 北宋的建立是否标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了呢? 平定南方各国和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十六州,是完成全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大历史任务 。 但是这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行,而只能根据实际力量,按照轻重缓急,来确定用兵先后。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军权、行政权、财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二、中央集权的强化(一)集权措施 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二)、措施1、集中军权解除大将兵权分割禁军统领权设立枢密院实行更戍法充实禁军力量,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影响: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
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976年997年1021年1048年人数(单位:万)北宋禁军激增2、集中行政权(1)中央:设参知政事——行政权设枢密使——军权设三司使——财政权分割宰相职权(2)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三岁一易”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绫铜钱金银禄米绢绵官多奉高3、集中财政权——设转运使影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贫困。“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集权措施(军权、行政权、财权)夺权—分权 枢密使(调兵) 三衙(统兵)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转运使知州、通判(副职,监督知州)总结:用史实说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消极:削弱军队战斗力、削弱边防力量——形成积弱局面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造成了北宋“三冗二积”的局面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二、重文抑武政策(表现、意义)表现一(抑武):
影响一:……削弱军队战斗力、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
表现二(重文):
影响:
5、发展科举制考试分三级严格考试程序(殿试)减少考试科目严密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增加录取名额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发展的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 (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4、发展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
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
(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你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的统一;
(3)有利于抵御外来侵扰,维护国家主权;
(4)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抵御减轻自然灾害;(5)有利于借鉴交流生产经验;
(6)有利于民族融合。 1、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2、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3、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BBD小结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