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教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教案(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27 22: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备考建议
本考点要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闭关锁国的表现及影响等基本史实。对于明清的文化史重点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史实即可。
高频考点 标准解题
——知道怎样考
例解1(2005·六盘水市)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波斯湾及红海岸
【考点】郑和下西洋。本考点多以问答题或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解答】A
【评注】通过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即可解决。2005年至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这成为考查的热点,对于2006年来说,一般性关注即可。
例解2(2005·北京西城区)明朝统治者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 )
①设三省六部 ②设三司
③设转运使管地方财政 ④设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考点】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考点多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措施这一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①在隋朝时,③在北宋时,②和④才是明朝时。
【解答】D
【评注】对于此类组合型选择题,最好采用排除法去解决。中国古代政治史实考查的重点,但近几年重经济文化的考查,故对于此类问题,稍加重视即可。
例解3 (2004·青岛)到2004年6月,青岛市已经向西藏选派了四批援藏干部,他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古以来,西藏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清初,西藏喇嘛教首领曾不远万里朝觐康熙帝,康熙帝赐予该首领的封号是 ( )
A.达赖喇嘛 B.班禅额尔德尼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考点】清朝民族关系。本考点多化解为一些小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达赖喇嘛的封号是由顺治册封的,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的设立,分别发生在雍正、乾隆时,因此应排除。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是由康熙帝赐予的。
【解答】B
【评注】回顾基础知识即可解决。民族关系是考试的重点、热点,应予以高度关注。
例解4 (2004·青岛)青岛沿海地区有一些地名,如灵山卫、浮山所等,都与历史上倭寇侵扰有关,明朝政府为抵御倭寇设立过很多“卫”、“所”等军事机构。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是 ( )
A.卫青 B.岳飞 C.戚继光 D.林则徐
【考点】戚继光抗倭。本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明朝的抗倭民族英雄,卫青、岳飞、林则徐三位均不是明朝人,应排除。
【解答】C
【评注】对于此类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题,作一般性关注即可。但涉及到戚继光抗倭,还要给与重视,爱国主义是任何时代的主题。
例解5 (2005·宜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 ( )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考点】
【思路】通过分析可知,A、B、C三项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没有直接关系。而题干是闭关锁国的直接表现和后果。
【解答】D
【评注】从选项入手,采用分析法去注意看与题干是否是因果关系。
例解6 (2005·眉山)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速度很缓慢,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地主与商人不愿投资手工业
C.清政府禁止海上贸易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考点】民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概况。本考点多以选择或问答题形式出现。
【思路】通过分析可知,A、B、C三项都是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一般性原因。而题干问的是根本原因。
【解答】D
【评注】对于此类最佳选择题,即四个选项都没什么问题,但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这就要仔细辨析,如本题考查的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在导致某种现象发生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的因素。所以,经分析可知A、B、C三项都是D项派生出的原因。所以根本原因只能是D项。
考点突破 考题预测
——圈定重点题
一、基本题
选择(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5·海南)2008年奥运会圣火将在中国长城点燃。这里的长城是指 (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2.(2005·钦州)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殖民国家是( )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
3.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是在明朝中期
B.清政府管辖新疆地区的机构是伊犁将军
C.16世纪,原产美洲传入我国的农作物是玉米和甘薯
D.《聊斋志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被称作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
4.《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两部著作的共同点是 ( )
A.记述了手工业生产技术 B.记载了农业生产技术
C.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 D.译成多种外文传到国外
5.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1771年,冲破沙俄阻挠,重返祖国的是 ( )
A.回部 B.准个噶尔部 C.土尔扈特部 D.鞑靼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挫败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
B.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帝
C.乌里雅苏台将军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D.明朝时,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7.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是 ( )
A.设置军机处 B.设置内阁和六部
C.撤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D.制造“文字狱”
8.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B.不利于我国的海外贸易
C.有利于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9.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北接西伯利亚 ②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③南至海南岛 ④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⑤西跨葱岭 ⑥东北至黑龙江流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⑥ D.④⑤
10.下列表述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情况的是 ( )
①出现于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 ②丝织手工工场是其典型代表
③机工在机房中计日领取工资 ④大商人打入生产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12.“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数 (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3.设置厂卫特务机构的主要原因是 ( )
A.明朝皇帝疑心太重 B.朱元璋出身低微,自卑心理驱使
C.封建制度已近尾声、封建统治不稳 D.元朝残余势力强大
14.中国历史上,创设和废除丞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
A.秦朝、隋朝 B.西汉、唐朝
C.宋朝、明朝 D.秦朝、明朝
15.下列史实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倭寇指的是来华的欧洲传教士
B.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
C.带领清军入关的明朝降将是吴三桂
D.明代文学主流是古典小说
16.明长城起止点是 ( )
A.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B.东起辽东,西到陇西
C.东起鸭绿江,西到阳关 D.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7.古典小说和戏剧成为明朝文学艺术主流的原因是 ( )
A.印刷术的发明 B.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C.传教士带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D.政府提倡和政策鼓励
18.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主要表现是 ( )
A.废除丞相 B.设殿阁大学士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二、综合创新题
19.体验历史: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1)你认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说一说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
(3)与之相隔半个多世纪世界航海史上又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你认为谁对世界的贡献更大?并说明理由。
20.阅读下列材料。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俩口。他们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许多银子。几年之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金,有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请回答:
(1)小说中反映的故事是否与明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情况一样?具体说明一下故事中“机户”、“机工”、“机房”所指的内容。
(2)故事说明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著《临海水土志》载:“夷洲在临海东南,……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溪。……众山,夷所居,顶有越王钓石左焉。”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二 (隋军至时)流求人初见舰船,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
——《隋书·陈稷传》
材料三 成功往攻台湾,至澎湖,适遏水涨,竟以海舶渡之,直抵城下。
——黄宗羲《行朝录·赐姓始末》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说明了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情况,你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分别在所指的时期的史实来吗?
(2)你对今天台独势力有何看法?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22.(明朝中后期)“苏州城里的机工有几千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他们一天没有活干,就得挨饿”。他们是“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请根据这段话,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机工处在怎样的悲惨境况?
(2)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什么关系?
(3)这种关系是属于什么性质的?
23.顾炎武抨击科举制度时曾经说道:“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
(1)这是对哪一朝代科举制度的批评?
(2)关于科举考试该朝作了哪些规定?
(3)这些规定的后果如何?
24.阅读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
(1)此话反映出乾隆帝怎样的思想?
(2)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政策?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3)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25.从唐朝至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附答案
一.基本题
1.C 2.C 3.D 4.B 5.C 6.C 7.A 8.C 9.C
10.A 11.D 12.D 13.C 14.D 15.A 16.D 17.B 18.C
二.综合创新题
19.(1)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富强。个人: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2)太平洋、印度洋。(3)新航路的开辟(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迪亚士航行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最大。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郑和下西洋的是亚非各国的交流,没有改变社会关系。
20.(1)情况一样。故事中施复夫妇就是“机户”,“雇人”织绸即“机工”,“买了两所大房和三四十张织机”即是“机房”,就是手工工场。(2)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是“机工”,他们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1.(1)三国时称台湾为夷洲,230年,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夷洲。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加强两地的联系。清初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也曾被设置为正式行政区。今天,虽然未能实现两岸统一,但统一趋势不可逆转,台独势力想要分裂祖国,这是不得人心的,也一定不会得逞。
22.(1)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雇佣与被雇佣。(3)资本主义性质。
23.(1)明朝。(2)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用“八股文”。(3)读书人埋头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人很多人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4.(1)自以为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闭关锁国。该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对西方侵略有一定自卫作用。但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变化,也未及时向西方学习科技,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是近代中国长期被动挨打的原因之一。(3)吸取闭关锁国教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25.(1)藏族的祖先是吐蕃人,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唐朝时,吐蕃人建立了政权,吐蕃赞普几次迎娶唐朝公主,唐蕃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双方保持了“和同为一家”的密切关系。(2)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3)清朝确立了中央政权册封喇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并设驻藏大臣与之共同管理西藏。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大大加强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