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12月的一个晚上,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开始了自己新的劳动之路。之后,包产到户逐步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已经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优点:适合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愿望,以集体经济为前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流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小岗村责任承包书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二、城市改革1、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政企不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责任制搞活分配吃“大锅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生产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革 1985年 分三个方面公有制——
政企不分——
按劳分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结合课后知识拓展总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体制改革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乡镇企业3
增强企业活力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5
改革
不可动摇小结 改革启示推动目标在路上城市农村将改革进行到底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20世纪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C随堂训练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把农村集体的土地承包给农民的是( )
A.广东江门 B.福建德阳
C.安徽凤阳 D.广东深圳C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大包干”B4.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城市改革的是( )
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A5.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6.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7.(2017·山东德州)“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 《凤阳花鼓词》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时期的凤阳面貌(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D8.(2017·河南)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D9.(2017·河南)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D10.(2017·山东滨州)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