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复习教案(九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复习教案(九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28 20: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美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①、美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也代表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点):
A、20世纪50—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黄金时代”)。B、70年代(1973年),发生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下降,陷入“滞涨”状态;C、80年代,经济走出“滞胀”困境,开始恢复。
②、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第一产业)部门比重下降,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③、第三次合并浪潮兴起,大公司向经营多样化方向发展,小企业稳步发展,出现生产集中与分散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
④、美国经济与世界市场关系十分密切,贸易出口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长期占首位。
⑤、跨国公司的发展:战后跨国公司飞速发展,美国跨国公司垄断各种战略资源,抢占海外市场,推动了美国资本向海外渗透和扩张,带动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2、欧洲联盟:
目的:为振兴经济,在美苏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
过程:A、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联营”,迈出欧洲联合的第一步;B、1967年,欧共体成立;C、20世纪90年代初,向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D、1993年11月,欧盟成立。1999年,正式使用欧洲国家统一货币——欧元。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
3、日本成为经济强国:
①、战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
A、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余;B、美国对日本的扶持;C、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D、日本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类人才;E、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发展表现:80年代下半期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日本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二、美苏冷战:
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迅猛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想霸世界的野心。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野心的最大障碍。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
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内容: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意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背景:二战后,西欧满目疮痍,经济凋敝,民怨沸腾。目的:为稳定和复兴欧洲,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内容: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帮助欧洲复兴经济。作用:复兴了欧洲经济,稳定了欧洲社会秩序;同时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加剧了美苏对抗。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美、加、英、法、意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正式成立。意义: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的反击政策:
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具体措施:政治上,建立了“情报局”;经济上,成立了“经互会”;军事上,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东欧八国在华沙签订《友好互助条约》,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意义:标志着两极格局(冷战格局)正式形成。
实质:美苏争霸世界。
目的:遏制苏联,在全球推行霸权政策。(或称霸世界)
冷战中的危机:
①、柏林危机:
A、第一次柏林危机:时间:1948年;原因:二战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美苏冷战后,苏联要求西方国家从位于苏占区的西柏林退出,遭到西方国家拒绝。结果: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
B、第二次柏林危机:时间:1958年;原因:德国分裂后,西柏林问题成为两大阵营矛盾对抗的焦点。苏联要求英、法、美撤走西柏林的驻军,遭到拒绝。结果:柏林墙修建,成为美苏冷战加剧的标志物。
②、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和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被美国发现,危机爆发。经过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互相让步,古巴导弹危机通过谈判获得解决。
冷战政策的发展和终结:
20世纪60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基本接近,形成“核均势”“核平衡”;70年代,美苏关系趋于缓和;80年代初,里根上台后,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再度紧张;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又渐趋缓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宣告终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
1、当今世界发展总趋势:
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全球化
(经济方面)与世界多极化(政治方面)趋势不断加强。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关贸总协定:1947年10月,英、法、美、中等23国在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CATT)。作用:经历了从“富人俱乐部”到“经济联合国”的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宗旨: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目标:谋求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中国在2001年加入。
3、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的表现——海湾战争和
科索沃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结束后,世界暂时出现“一
超多强”的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海湾战争: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的战争。
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发动战争,即科索沃战争。结果是北约占领科索沃。评价:科索沃战争是北约成立以来第一次对主权国家发动的军事进攻,加强了超级大国在全世界的强权地位,但没有实现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和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4、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问题:地球生态环境危机、核战争的威胁、人口爆炸性膨胀,资源日
益匮乏、国际恐怖主义和贫富差距拉大等。
解决办法:必须依靠世界各国共同合作、协调行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