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2 09: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封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级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身份,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这说明分封制(  )
A.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
B.“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
C.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
D.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
2.(4分)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3.(4分)《晋书》“秦变周官,汉遵赢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材料意在强调(  )
A.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
B.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
C.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
D.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
4.(4分)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资政院决议,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  )
A.配合湖北新军的革命
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
D.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5.(4分)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  )
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
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
6.(4分)明代,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如北京中秋节时,“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重阳节时,“市上卖糕人头带吉祥字”,“糕肆揉彩旗,日花糕旗”(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这反映当时(  )
A.商业经营具有品牌意识
B.商品营销借助于民俗文化
C.北京是全国的商业中心
D.城市商业脱离官府的监管
7.(4分)“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8.(4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9.(4分)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规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 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 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 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C.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10.(4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
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11.(4分)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12.(4分)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0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 中国西周至明清环保法制与生态环境状况
朝代
土地制度
生态环保职官设置
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
全盛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万人)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职官
行政级别
西周
土地原始国有制
以“大司徒”为首的环境职官体系

法、令
1000
良好

封建土地国有制
虞部(生态环保职能完备)
较低
令、农书
5200
合理开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明清
封建土地私有制(私田占主体地位)
虞部(生态环保职能被取消)
较低
农书
明6100
清41000
西部地区环境开始恶化
﹣﹣摘编自 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加上严酷的战争环境,战争和大规模开荒,边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边区政府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调查。通过修梯田、坝堰地等来保持水土,并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1941年1月29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筹设实验林场及苗圃,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树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摘编自 李芳《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明清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4.(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2年4月12日,被誉为“永不沉没的轮船”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导致1500余人丧生,这是和平时期最为惨重的海难。1997年,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将其改编成电影上映,引起世界的巨大轰动。电影梗概如下:
1902年,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与美国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合并,为了在与对手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建造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轮船﹣﹣泰坦尼克号。它耗费巨量钢铁,长269米,宽28米,高32米,以蒸汽机为动力,首航从英国南安普顿至美国纽约。没落的贵族女露丝随其依靠钢铁制造大发横财的新贵未婚夫搭乘该船前往美国。船上还有来自欧洲各国怀着美国梦的各阶层的人们,其中就有穷画家杰克。露丝与杰克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他们亲眼目睹了轮船撞上冰山。在无力回天之时,船长向周边船只发出无线电求救。此时,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危急之中,有遵循“妇孺优先”的善良与高贵,也有着“金钱至上”的丑恶与卑劣。最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露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西周起,中国形成了藩属体制和海外朝贡贸易关系。为监管中原地区内部及与各藩部、蕃属国间的经济交往,各朝代产生了关津、榷场、市舶等多种税关机构。藩属体制下核心层是中央王朝地区,至中唐以前,关津大多遵循了孟子的“讥而不征”(只稽查而不征税)等主张。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逐渐成为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致明清时期,运河、长江或交通沿线商税之关广泛设置。核心层外为边疆地区,形成了具有官营外贸和管理双重职能的商贸交往场所和监管机构,如汉代关市、隋唐互市、宋代榷场、明清茶马司等。边疆外为边境地区,在“厚往薄来”的政策影响下,边境税关多为“怀柔远人、市惠藩属”。明前中期海外贸易政策走向政治极端,只有在政治朝贡之内才被允许。
近代以后,在条约体系下,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关被洋员控制,逐渐成为海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
﹣﹣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解答】“分封制不仅封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级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身份,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表明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2.【解答】A只适合我国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我国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古希腊和近代英国分权的目的是保证民主发对专制的出现,排除;
中国唐代分权指的是分散相权,故B错误;
C只适合古代希腊和近代英国,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A.材料不是侧重对秦朝一个朝代的描述,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B.二是强调汉朝政治制度和秦朝制度之间的关系,但并没有表明,汉朝政治制度方面没有重大突破。
C.材料并没有指出,秦汉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
D.从材料中的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可以看出,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
故选:D。
4.【解答】材料描述的是保路运动,其中体现出的是人们对铁路国有的抵制。保路运动是人们对当时政府的不满,是对封建统治的一种抵制,也是对当时帝国主义的一种打击,因此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C正确;
A选项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含义,排除;
B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排除;
材料并不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对当时封建制度的抵抗,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A.墙材料是强调决策机构的决策模式的改变,而不是强调中枢机构职能的变化。
B.材料体现不出宋朝中央官僚机构的膨胀。
C.皇权独大的局面,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开始就是这样。
D.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之下中枢机构之间相互制约,而材料中说,宋朝改变了三省体制的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这就说明中枢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故选:D。
6.【解答】A.材料看不出品牌意识。
B.从材料能够看出商业营销借助了传统的民俗和文化。
C.材料看不出北京是全国商业中心。
D.材料体现不出城市商业税脱离,官府的监管。
故选:B。
7.【解答】A.是《南京条约》内容。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广州开始,一直打到京津地区,材料中“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说明外国列强侵入京津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南京等通商口岸,说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故B项正确。
C.是《马关条约》影响。
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
故选:B。
8.【解答】材料所述为苏联农业生产发展落后,农业集体化阻碍了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发展,而私人土地对促进农业的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由此可知苏联激进的农业集体化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
A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B。
9.【解答】材料表明,自然法蕴含“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方国家高效制度的关键,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的所有权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体现出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故C项正确;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
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故B项错误;
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故D项错误。
故选:C。
10.【解答】“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正确;
A太过绝对,排除;
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1.【解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1688年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其结果颁布了《权利法案》,虽然结束了王权专制,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其确立的方法,除了前面的“暴力革命”和“非流血的”光荣革命外,以后都是以改革或改良的形式来完成的,题中“最后一次革命”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方式和途径,因此D项符合;A项和C项突出的是结果,与题意要求“途径”不符,故排除AC;B项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
故选:D。
12.【解答】“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解答】(1)依据表格中生态环保职官设置中的职官和行政级别的变化,可以得知中国古代环保体系逐渐弱化。从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来看从法令到令,农书再到农书的变化表明环保法律制度的逐渐松弛。 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来看,中国古代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逐渐弱化。
明清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结合材料我们可以得知,由于土地从国有制向私有制发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逐渐弱化,令环保法律制度由法令到令,再到农书呈现出弱化趋势,导致环境逐渐恶化。另结合明清所学知识可以从政府政策,人口问题等方面去回答。
(2)特点依据材料,边区政府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调查,可以概括出注重调查研究依据;通过修梯田,坝宴等来保持水土,并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可概括出注重水利建设;通过边区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条例,规则,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奖惩的措施,可以概括出立法保护和奖惩结合;从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筹设实验林场及苗圃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畜种中可概括出设立机构,加强管理和注重利用科技;依据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可概括出有一定成效;
环境保护的影响可以从自然资源保护,根据地经济发展和对后来的影响几个方面来回答。
故答案为:
(1)变化趋势:环境保护逐渐弱化。(如果答具体的环保职官体系逐渐弱化,环保法制的逐渐松弛,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也可以给分)
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国家生态环保责任的弱化;环保法律制度的弱化;明清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政府腐败,水利工程失修;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政府鼓励垦荒。(答出5点即可)
(2)特点: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水利建设;立法保障;设立机构加强管理;奖惩结合;注重利用科技力量;有一定成效。(答出4点即可)
影响:保护了根据地的自然资源;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为后来新中国的环保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14.【解答】根据材料“国白星航运公司与美国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合并,与卡纳德航运公司展开激烈竞争。”结合所学可知垄断资本出现,故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及世界一体化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根据材料“耗费巨量高铁建造超级巨轮,采用蒸汽机为动力,遇难时用无线电求救。”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对科技发展及世界格局的影响进行阐述;根据材料“贵族女的没落与新贵的兴起,贵族女与穷画家的相爱”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后社会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阐述即可,本题注意结合材料信息从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与观念、世界形势的影响结合材料进行论证分析。
示例一:
情节: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与美国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合并,与卡纳德航运公司展开激烈竞争。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20世纪初垄断企业的诞生。
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和资本逐渐集中,产生了跨国性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使企业竞争更趋激烈。
评价:垄断企业的产生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减少了市场竞争的无计划性,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对外加紧殖民扩张,使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示例二:
情节:耗费巨量高铁建造超级巨轮,采用蒸汽机为动力,遇难时用无线电求救。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概述:19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制度、劳动力、资本等因素的推动,西方国家的科技迅速发展,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
评价: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工业化时代来临。工业革命还推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但工业革命也引起了贫富差距的扩大、阶级矛盾的激化,引起了环境的恶化。对外关系上,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税关起源较早;受到藩属体制影响,形成三层税关结构;税关具有经济、政治、军事乃至外交等多重职能。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故答案为:
(1)特点:税关起源较早;受到藩属体制影响,形成三层税关结构;税关具有经济、政治、军事乃至外交等多重职能。
(2)变化: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
意义: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