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九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九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28 20: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
【内容标准】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考试标准】
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922年苏联建立。
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过程与方法:归纳分析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讨论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长远、艰巨与曲折。
【教学要点】
要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与严重弊端。
难点: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弊端。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新课探究】
一、苏俄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
1918年春开始,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对苏维埃政权的全面进攻,苏维埃政府采取余粮收集制等果断措施,将整个国家生活转上战争轨道,这一措施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1920年,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过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国民经济濒于崩溃。
2、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的农产品。(2)工业方面,允许私人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将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电气等产业按合同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3)商业方面,废除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分配制度方面,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报酬制。
影响: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兴政权,同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
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启示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启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发展社会生产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主要的探索,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本国国情实行改革开放。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与严重弊端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苏联由最初的4个加盟共和国增加到后来的15个)
俄国国名的历史沿革
1480——1547 莫斯科公国
1547——1917.3 沙皇俄国
1917.3——1917.11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11——1922.12 苏维埃俄国(苏俄)
1922.12——1991.12 苏联
1991年至今 俄罗斯
2、斯大林上台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Joseph Stalin)成为苏联的领导人。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事件 成就 不足
1926︱1936 工业化 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 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年经济比例失调
1929︱1932 农业集体化 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 违背自愿原则,片面追求“大而公”
1928︱1937 一五、二五计划 提前完成 排斥市场,形成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934︱1938 肃反运动 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1936 制定宪法 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4、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1)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6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强国。
(2)1932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
(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4)1936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5)总之,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生产和教育事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以崭新的强国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令世人瞩目。
5、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弊端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1)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严重压制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2)斯大林将苏联模式神圣化、凝固化,不准提出异议,更不准改革,致使社会主义丧失自我完善的活力和机会,影响了党心民心的指向。
6、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1)工业化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国民年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2)农业方面,超越客观条件许可,违背自愿原则,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 ,片面追求“大而公” ,向农民索取资金过多,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3)政治方面,肃反运动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损失了大批党政军骨干,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严重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进一步破坏了民主,强化了个人崇拜;形成过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和个人专断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都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
7、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保证各行业平衡和谐发展。
(4)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结合考试标准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922年苏联建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等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