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
【内容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考试标准】
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主要领域。
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联系、归纳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要点】
要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开始的时间与国家: 20世纪40年代 美国
(2)主要领域(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中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4)第三次科技革命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5)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电子计算机与网络、原子能、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等。 核能成为新的能源。
2、三次科技革命综合归纳
(1)简表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0世纪40年代
开始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最主要的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利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利用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主要成果 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机车(斯蒂芬森)、汽船等 内燃机、电灯泡(爱迪生)、飞机(莱特兄弟)、汽车(本茨)、电话(贝尔)、电报(马可尼)等 计算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核武器、克隆技术等
新能源 煤炭 石油、电能 核能
主要特征 自然科学、技术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乘火车、汽船出行 在电灯下学习、使用电话、乘坐飞机、汽车等 上网学习、使用手机、DVD、数码相机等
(2)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能源革命。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能源问题:能源利用过度;污染严重;部分能源依赖进口;等等。
解决建议: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等等。
(3)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我国都错过了。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什么状态?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统治下,这次工业革命促使列强先后两次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中国正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左”倾思想干扰,也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4)你认为当前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自己?
提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人才,才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科教兴国”战略应常抓不懈。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紧跟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