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课件(九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课件(九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28 2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17课 社会主义国 家的改革与演变复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欧盟成立的原因、作用?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年)1、背景: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做法
2、改革内容
经济:提高农业经营投资;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外交:缓和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3、特点: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
4、结果:揭开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986—1990年)1、背景:苏联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
2、内容:
经济:苏共二十七大根本变革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改革受阻,转向政治改革。第三次人民代 表大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条款。
3、特点:“民主化”、“公开性”
4、结果:社会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苏联解体。(1991.12.25)赫鲁晓夫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停止苏联的存在,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三、匈牙利改革(20世纪50年代开始) 1、背景:跟随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2、内容:
纳吉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匈牙利事件爆发)
卡达尔改革(1964年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68年全国推行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
1989年实行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及混合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修改宪法。
1990年匈共产党失去领导地位
3、特点: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框架
4、结果:生活水平一度名列榜首;改革停止;发生剧变
三个改革共同点:1、都想突破“斯大林模式”
2、经济改革受到阻碍,没能突破计划经济的旧框架
3、政治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矛盾激化。
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均丧失政权,改换国名,社会制度发生蜕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极大打击。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内因:
1、经济长期处于困境(根本原因)
2、政治体制改革失败,政治混乱,
社会动荡.
外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小结: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利) 匈牙利等国改革(失利)
社会
主义 戈尔巴乔夫改革 社会制度蜕变
国家 (社会混乱)
改革
与演变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