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28 20: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京剧 复习检查:
1、《诗经》收录了——至——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
——、——、——三部分。
2、屈原的抒情长诗——想象奇特,具有——风格。
3、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大
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讽喻诗的是——。
4、宋代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豪放派
的——、——等。
5、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是——;
  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的文体是——;
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的是——
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前代的
是————
6、明清时期,为适应——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
蓬勃发展的阶段。 预习检查:
1、我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2、中国书法兼具——与——功能。
3、北宋画家张择端代表作——
4、——朝,京剧形成。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开幕式前文艺演出中的京剧脸谱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图画象形字符号化汉字一、汉字与书法艺术问题探究一:
1、我国汉字起源于什么?
2、中国汉字何时形成完整体系?简述此后我国汉字
演变脉络和趋势。起源: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脉络:趋势:由繁到简问题探究二:
书法是文字的艺术,但又是艺术的文字,此句话表明书法具备哪两大功能? 是从何时开始具备的?此后,由隶书衍生出哪几种书体?各有何特征?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楷书:
草书:
行书:二、笔墨丹青中国画问题探究三:
中国画有何特点?从远古到元明清时期,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哪些不同特点?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魏晋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绘画理论吸取外来美术风格风俗画文人画1、特点: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2、不同时期特点及代表作展子虔 阎立本
吴道子? 顾恺之?张择端?王冕 徐渭 郑板桥?远古起源彩陶画战国由萌芽走向成熟帛画三、京剧的出现问题探究四:
1、简述我国戏曲发展过程。
2、我国京剧出现、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形成: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发展:
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优伶
元杂剧(戏曲艺术成熟)
明朝—昆曲形成
清朝—京剧欣赏京剧<贵妃醉酒>片断, 了解京剧的特点 京剧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不同性格。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各行当
及时训练:
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2、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颜氏家庙碑》 B、《玄秘塔碑》
C、《兰亭序》 D、《九成宫醴泉铭》
3、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
B、隋唐时期的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
C、两宋时期山水画成为最大亮点
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
BCC4、草书的特点( )
①笔画简约、钩连不断
②实用性较强
③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A ①② B ② C ②③ D ①③
5、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
B、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是徽剧和汉剧融合其他地方戏优点形成的新剧种
DB6、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审美功能最强的一种是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D7、下列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格?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D8、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行书9、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
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符合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CB10、《清明上河图》
A、是明朝张择端的代表作
B、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C、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院的活跃
D、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间风情
11、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12、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众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ABB结绳记事牛骨刻辞甲骨文图画式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甲骨文大篆 小篆隶书楷书柳体《玄密塔碑》颜体欧体王羲之 草书王献之 草书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苏轼 行书颜真卿 行书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
箴图》 展子虔的《游春图》 阎立本的《步辇图》 “画圣”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片段. 思考: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得到哪些信息?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元代王冕 《墨梅》欣赏文人画,思考:文人画有何特点?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
为一体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
(以画写意)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郑板桥其人其事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