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4讲 欧姆定律(精讲)(课件 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4讲 欧姆定律(精讲)(课件 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2 14: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24讲 欧姆定律1.内容: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______ ,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______ 。
2.表达式: ________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不会因为电压、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电阻不与电压成正比,不与电流成反比。
3.使用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
(1)同体性:即同一段导体或同一电路上的U、I、R。
(2)同时性:即同一时间,也就是电路在同一状态下的U、I、R。
(3)统一性:即单位要统一,U、I、R的国际单位分别为伏、安、欧。正比反比I=U/R1.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   。
2.电路图,如图所示。
?
3.电路连接:连接电路时开关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   ;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取电阻的   。断开最大处平均值返回1.(2018,邵阳)已知R1∶R2=2∶3,将它们接在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闭合S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
A.I1∶I2=3∶2 U1∶U2=1∶1
B.I1∶I2=3∶2 U1∶U2=3∶2
C.I1∶I2=2∶3 U1∶U2=1∶1
D.I1∶I2=1∶1 U1∶U2=2∶3A2.(2018,台州)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伏,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伏不变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欧~5欧
D.将Rx从5欧换成10欧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C3.(2017,常德)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V1、V2为实验室用电压表(接线柱上标有“-”、“3”、“15”),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压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与V2示数之比为1∶5
B.通过两电阻电流之比4∶1
C.R0与R1两端电压之比为1∶5
D.R0与R1的阻值之比为1∶4D4.(2017,威海)如图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转动式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P是杠杆的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路中R和R0是并联的
B.油量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C.油位越高,流过R的电流越大
D.油位越低,R两端的电压越小C5.(2018,淮安)如图甲所示是电阻R和灯泡L的I-U图像。由图可知,电阻R的阻值是   Ω。将电阻R和灯泡L接在图乙电路中,S闭合,电流表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为   V。1046.(2018,金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 1A“,电源电压3伏恒定不变,在AB间分别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R,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伏不变,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控制AB间电压2伏不变,再多测几组数据,AB间允许接入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   欧。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33~1007.(2017,衢州)小柯在拓展课上,设计了图甲电路,用来直接测出接入1、2两点间导体的电阻。
?
(1)用导线连接1、2两点,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则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为    A。此时1、2两点间的电阻为0 Ω,则在电流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上标0 Ω。
(2)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把待测电阻Rx接入1、2两点之间,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1 A,则Rx的阻值是    Ω,然后在电流表的0.1 A刻度处标上相应的阻值。依此方法,在电流表的刻度上一一标上相应的阻值,这样就可以用此电流表测出接入1、2两点间导体的电阻。
(3)干电池用久了电压会变小,此时再用导线连接1、2两点,电流表的指针就不能对准0 Ω刻度线。要使指针重新对准0 Ω刻度线,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填字母)端移动。0.512B返回【例1】 (2017,乐山)如图所示是油量自动测定装置的示意图,O为杠杆支点,R0为定值电阻,Rx是滑动变阻器,当闭合开关S后( )
A.滑动变阻器Rx连入电路的阻值随油量的增加而增大
B.电流表的读数随油量的增加而减小
C.电压表的读数随油量的增加而增大
D.电压表改装成油量表刻度均匀C1.(2017,宁波)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
不变,R1、R2是定值电阻,R1=10Ω。闭合
开关S,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当R1由于
某种原因开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10A。
(1)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A。
(2)求定值电阻R2的阻值。0.4解:I1=I-I2=0.4A-0.1A=0.3A;则电源电压为:U=I1R1=0.3A×10Ω=3V;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2的阻值为:【例2】 (2018,泸州)图甲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3V,用电阻箱来选用不同的电阻,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适当位置,调节电阻箱使接入电路的电阻为4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电压表示数应为   V。
(2)将电阻箱调到一个阻值更大的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同时记下对应的电流值。0.52b(3)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了下表中所示的数据,通过观察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   。
(4)为了进一步确定电流与电阻的定量关系,老师提出将表中各组电阻值的倒数算出,请你在丙图中描点作出 的图像,根据画出的图像可知:电压一定时,电流I跟电阻R成   比。
 小图略反2.(2017,嘉兴)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种电路:
?
(1)甲同学认为图2电路比图1电路好,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图3电路比图2电路更好,理由是图3电路便于多次实验。定值电阻能更好地保持电阻不变(2)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其中电阻R=5 Ω)完成了本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操作过程中,丙同学发现滑动变阻器损坏,但经过思考后利用图2电路最终也完成了多次实验,该同学的做法是 
 。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例3】 (2018,自贡)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时,至少需要   根导线;实验中应选择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2)在测L1两端电压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原因可能是   (填出一种即可)。6不同L2断路或L1短路(3)小芳保持电压表的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测量L2两端电压。她能否测出L2两端电压?   ,理由是:   。
(4)小明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请对小明的做法进行评价:  ,改进方法是   。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例4】 (2018,贵阳)实验小组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后,得到“电源两端电压总大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结论,这与之前“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猜想不符。老师引导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了深入探究:
?
(1)测量电源及灯泡两端电压。电压表接在CD两点,是为了测量灯泡 
  的电压,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V。L11.7(2)测量电路中导线的电压。测出导线BC间的电压大约为0.05V,由此得知导线分压可能是造成结论与猜想不符的原因。为了能更明显地观察到导线分压的现象,应选择较   (选填“粗”或“细”)的导线,原因是 
 。
(3)完成以上步骤后,他们准备测量开关两端的电压,你认为这一步骤是否有必要,理由是 
 。细 在长度和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分压大,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有必要,开关容易接触不良,造成电阻变大,分压增多3.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
(1)图甲是小明连接的部分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完成电路。
(2)小明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图略将电压表指针调零(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得到如表所示。测R2电压时电压表示数如
图丙所示,请你将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小明得出以下结论:
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②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
请你对他得出结论的原因进行评估:①   ;②   。
【拓展】小明发现,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很接近但小于总电压。这与“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不完全一致。
老师告诉他电池是有内阻的,电池可简化为如图丁所示的部分,小明想要测量这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的内阻。他将图甲电路中的两个定值电阻拆下,换成一个阻值为5 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2.5 V;若将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电压表示数为3 V,据此小明算出两节干电池的内阻为   Ω。1.4应多次实验找普遍规律应选用两个不同电阻进行实验,找一般规律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