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2 15: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浙教版七年级下—2.2声


(
模块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常见发声体发声原因
(1)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 (2)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
(3)鸟是靠鸣膜振动发声的 (4)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而发声
(5)弦乐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6)管乐是靠管内气柱振动发声的
(7)蜜蜂、蚊子、苍蝇飞行时靠翅膀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
(1)介质: 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要通过介质才能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注意:上面的规律要强调“一般”两个字,因为有的固体传声速度比气体还要慢,如软木.
4.乐音有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频率:物体在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是次/秒,即赫兹().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到20000,频率低于20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人耳感觉到的声音也越大,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人耳感觉到的声音也就越小,响度也叫音量.
(3)音色: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振动情况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即使不同乐器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来,我们也能够把它们区分开,就是由于音色的不同.
5.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1)物理意义不同:音调指声音高低的程度,响度则是指声音大小的程度.
(2)被决定的物理量不同: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响度由发声体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
(3)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不同:音调的高低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无关,不管在哪里,听到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音调总是相同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这是由于声音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离声源越远,声音就越分散,所以听到的声音就越小.
6.音调和振幅
在严格的物理用语里,我们一般用高和低来修饰音调(和频率),用大和小来修饰振幅(和响度).但在生活之中,却没有这样严格的区分,所以在做具体题目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它们的异同.
“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高、低”指的是响度大小,“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是指音调高低.
(
夯实基础
)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A

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B

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
A.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质量
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
D.原因尚待考察
C

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B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演唱者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B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刻度尺振动 音调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B

(
能力提升
)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③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内通话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先轻轻敲鼓,再用力敲鼓,两次听到鼓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三者都不同
B

拨动小提琴、二胡等弦乐器的弦,可以发现(  )
A.细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B.粗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较低
C.若弦的粗细和张紧程度一定,则弦的振动部分越长,音调越高
D.若弦的粗细和振动部分的长短一定,则弦张得越紧,音调越高
D

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D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不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⑤顾客买瓷器时,用手轻轻敲打瓷器;⑥用力擂鼓,鼓声震天响.
③⑤
(
模块二 噪声与回声
)
(
知识导航
)
1.噪声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在环境学中,噪声是指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听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噪声的等级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音.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3.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如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强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音器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源与外界隔离起来,例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3)在人耳处减弱
如戴上防噪声耳塞,或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或者用双手捂住耳朵.
4.回声
(1)回声的产生:
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
(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 0.1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回声定位
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就被反射回来,蝙蝠可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科学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
(2)声呐
声呐又叫水声测位器,是利用发声设备向被测物体发射出声波(频率为)或超声波(频率达以上)的脉冲,然后再接收反射回来的脉冲信号,在显示器上比较两信号的时间间隔,以探测水下物体(鱼类、沉船、海底等)的测试仪器.
(3)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海底地形图.
(4)渔民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6.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击碎身体结石 (2)清洗手表 (3)超声波洗牙
(
夯实基础
)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声音:
(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声;
(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5)教室外婚庆的爆竹声;
(6)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1)(3)(4) B.(1)(2)(5) C.(1)(4)(5) D.(1)(4)(5)(6)
C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种植树和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C

(
能力提升
)

下列做法中哪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
A.做一个外罩将噪声声源罩住 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围墙或造林
C.换用噪声小的仪器 D.在耳孔中塞一团小棉花
B

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多选)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在医院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办公室里不能大声交谈 D.在公路两侧种植树木和花草
AD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指音调的是____________;指响度的是_________;指音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平常所说的“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
B.平常所说的“女高音歌唱家”“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低
C.“不同乐器所发出的乐音不同”中的后一个“不同”
B A C

乐音的三个要素是指:音调、音色和响度.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这里的“粗”指的是乐音的三个要素中声音的 发生变化.
音色

声控锁是一种新型锁具,只有主人说出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控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C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振动;空气

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是电磁波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声控锁是一种新型锁具,只有主人说出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控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C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D


(
实战演练
)
下列物质中声音传播最快的是(  )
A.空气   B.水    C.铁    D.真空
C

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

A.
听声音不像外婆
C.
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D.
对着山峰大喊能
听到回声
枕头下影响睡眠
B.
机械手表放在
)




B

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建有透明板墙,这种设计采用了以下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

古代在雾中航行的水手,常对着悬崖吹号,用以判断船离悬崖的距离.这是利用了( )
A.超声波的知识       
B.次声波的知识
C.回声的知识       
D.声音传播能量的知识
C

课后测

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 。
音色

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C

(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BD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