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学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2 19: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模块一 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知识点一:植物的根茎叶

根:一棵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根系。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
根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分为四个部分: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其作用分别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根伸长、细胞分裂和保护根尖。
根毛是根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凸起形成,扩大了根尖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双子叶植物的茎由外向内为:外树皮、韧皮部(内含筛管)、形成层、木质部(内含导管)和髓四部分构成。
导管与筛管的区别是: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筛管由活细胞构成;导管上下细胞间的横壁消失,筛管上下细胞间的横壁形成带筛孔的筛板。
单子叶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其茎中没有形成层。

叶片的结构包括: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没有叶绿体。而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主要在叶肉细胞;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叫气孔,位于表皮上,一般下表皮比上表皮多。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气孔闭合。
保卫细胞中含有少量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知识点二: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N、P和K。
氮肥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可以使枝叶茂盛;
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籽粒饱满。
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茂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植物由根吸收无机盐,并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无机盐。
很多无机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松土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加强蒸腾作用可促进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
知识点三:植物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
吸收方式:根毛渗透吸水。 条件:根毛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部位:根——根尖的根毛区——根毛细胞。
运输:木质部中的导管。 利用: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散失:约99%用于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中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现象。
(2)蒸腾作用的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促进无机盐向上运输。降低叶片的温度。
(3)气孔和保卫细胞:气孔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是CO2、O2和水蒸气进出的门户。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气孔闭合。
模块二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知识点一: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6CO2+6H2O-----C6H12O6+6O2(条件:光和叶绿体)
实质: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意义: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能量和氧气。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
①植物暗处理24小时(为了消耗叶中原有淀粉,消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叶片部分遮光(使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进行对照)③强光下照射4小时④摘下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脱色)⑤滴加碘液,遮光部分不变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

知识点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条件:酶)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C2H5OH+ CO2+能量(少量)(条件:酶)
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如发芽的种子堆内有较高的温度。
知识点三: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不同点。

知识点四:说明农业生产(如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在农业生产上应合理灌溉,浇水过多会造成根部缺氧而烂根,农业上还要中耕松土来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而施过多的肥料,作物会发生细胞失水而造成“烧苗”现象。为提高作物产量,可以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和CO2浓度以促进光合作用,夜间可降低温度、充入CO2来减弱呼吸作用,如新疆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故瓜果较甜。在种子、蔬菜和瓜果的贮藏方面应尽量降低其呼吸作用而使有机物分解得少。


典型例题
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B.C.D.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植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能量
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它条件均适宜并相同)。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氧气的增加量(ml)
1 天竺葵 红 120
2 天竺葵 绿 15
3 紫罗兰 红 80
4 紫罗兰 绿 10

(1)该实验通过测定 ,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2条)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条影响紫罗兰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请用植物的物质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同样品种的哈密瓜植株分别种植在新疆和江浙地区,新疆产的哈密瓜更甜的原因。





某科学研究小组分别选择绿藻和蓝藻在不同pH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左图是光照装置示意图,右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其中绿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 (填细胞质中某一结构名称),在该场所中,光能转变为 能。
(3)从右图分析,在绿藻和蓝藻中, 对pH变化适应性较强。
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______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B.高温潮湿????C.低温干燥???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______.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______.
为“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

(1)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___;
(2)写出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设计“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


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 .
(2)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




课堂练习
1.有关如图所示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所示结构为植物的生殖系统
B.按同化作用方式区分,该生物属于自养型
C.该生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该生物体的细胞中均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 )
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B.用燕麦胚芽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C.用菜豆种子来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D.用银边天竺葵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3.春雪过后,有些植物会被冻死。植物被冻死的主要原因是( )
A.雪天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停止
B.地面结冰,植物无法吸水
C.细胞液结冰,体积增大,导致细胞破裂,引起细胞死亡
D.低温下细胞中的酶催化功能减弱,呼吸作用停止
4.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5.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无机盐
6.据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7.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面积、气孔状态与分布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是完全相同的
B.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面
C.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
D.气孔的张开与闭合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8.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B. ②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 ③属于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D. ⑤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9.下列对绿色植物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B. 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10.下列对瓜农在西瓜种植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D.育苗时覆盖地膜﹣提供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11.每到春天,漫天飞舞的柳絮给过敏性体质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烦恼.近年来我市不少地方的柳絮明显减少了,原来,市园林部门陆续给市区数千棵雌性柳树注射了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抑花一号”抑制剂,它能抑制花芽生长,从而减少飞絮.
(1)柳絮是在雌性柳树开花传粉后形成的种子,由于种子上带有大量绒毛,在微风吹拂下四处传播.柳树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
(2)注射前要用电钻在树干上打孔,孔深须深入到木质部,然后将抑制剂注入,通过木质部中的 ?运输到树冠各个部分,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 .
12.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如图扭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 B. 在图中的4个阶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在4阶段表现出的向地性属于感性运动
D. 有活且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3.存放久了的萝卜会出现空心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
B.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
14.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图①-④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BC段(不含B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光照强度大于D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16.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4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对比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对比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对比d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17.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18.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_____
(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当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时,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19.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B内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进行 作用.
(2)把D处夹紧、E处打开,当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C瓶的气体能使带小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这时植物产生的气体是 .
(3)若要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 并把D打开.
(4)若用黑纸片将B装置罩上,并将D处夹紧、E处打开,此时绿色植物主要进行 作用,过段时间后若向C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该液体出现 现象.

20.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______(气体).
(2)如乙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放在暗处3-4小时,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_____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蒸腾作用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______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21.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______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______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______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____   __.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______作用逐渐减弱,原因 .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请完成呼吸作用和光和作用的反应式.                     .
22.如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
(2)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 (左或右)移动.

(3)老师认为:图乙装置中灯光照射后水的温度会上升,这对水藻光合作用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为排出此因素的影响,小科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是 .
A.隔在灯与试管之间放盛满水的圆柱体玻璃柱(图丙)以吸收热量
B.隔在灯与试管之间放盛满水的长方体玻璃柱(图丁)以吸收热量
(4)若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23.随着科技的进步,农场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某智慧农场中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
(1)经农场智能系统检测后,自动为农场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为大白菜施加了 肥.
(2)把胡柚移栽到农场时要前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弱 ,提高成活率.
(3)把马铃薯块茎埋在土壤中,长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24.大米的加工过程如图所示,每100糙米、胚芽米和白米的部分营养成分如表。
   
大米种类 无机物(毫克) 维生素(毫克)
钙 磷 钾 B1 B2
糙米 10 310 250 0.54 0.06
胚芽米 7 160 140 0.30 0.05
白米 6 140 110 0.12 0.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稻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稻谷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B.水稻幼苗是由稻谷中的胚芽发育而来
C.稻谷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D.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输送给稻谷
(2)大米富含淀粉,进食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 后被吸收。
(3)下列对大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米糠层没有营养物质
B.食用糙米有利于人体健康
C.米加工得越精细越有营养
25.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26.图1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1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图1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
A、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将图1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2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 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7.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灯与烧杯的距离/厘米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个 ?18 15? ?10 ?8 ?6 ?4 ?2 ?0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 .


28.每到春天,漫天飞舞的柳絮给过敏性体质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烦恼.近年来我市不少地方的柳絮明显减少了,原来,市园林部门陆续给市区数千棵雌性柳树注射了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抑花一号”抑制剂,它能抑制花芽生长,从而减少飞絮.
(1)柳絮是在雌性柳树开花传粉后形成的种子,由于种子上带有大量绒毛,在微风吹拂下四处传播.柳树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
(2)注射前要用电钻在树干上打孔,孔深须深入到木质部,然后将抑制剂注入,通过木质部中的 ?运输到树冠各个部分,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