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调研
九年级历史试题
1、 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14题后的表格中,共21分)
19世纪60—70年代,俄、日、美等国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据此回答1~3题。
1.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
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民 ④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彻底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美国内战被称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
A.它维护了美国统一 B.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需求
C.消除了种族歧视 D.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下列改革没有改变国家的社会性质的是
A.俄国1861年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中国戊戌变法 D.美国独立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据此回答4~7题。
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现代进步意识。萨拉热窝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A.民族独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暗杀是民族解放的对策
C.民族意识是有历史发展的动力
D.恐怖活动威胁世界和平
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赛战役 D.日德兰海战
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14年8月,欧洲某国士兵满怀信心地出征了:“我们将在圣诞节时回来。”他们根本没料到这场战争持续了
A.3年多 B.4年多 C.6年多 D.8年多
8.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欧文
9. 17—18世纪,出现了许多的启蒙思想家,他们的理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他们提倡的思想称为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拜金主义 D.自由主义
10.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是谁说的
A.笛卡尔 B.达尔文 C.牛顿 D.法拉第
11. 下列选项中,对中国维新变法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方自然科学成就是
A.阿基米德定律 B.牛顿力学 C.进化论学说 D.爱因斯坦相对论
12. 列宁称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A.普希金 B. 列夫·托尔斯泰 C. 贝多芬 D.果戈里
13. 右面这幅绘画作品,在1987年被日本某公司以2250万英镑的价格买下,创下当时世界油画价格之最,它的名称是:
A、《向日葵》 B、《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C、《红色的葡萄园》 D、《花瓶中的向日葵》
14.贝多芬在他的第三交响曲出版时,把标题定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这位“伟人”是
A. 拿破仑 B.马克思 C.玻利瓦尔 D. 华盛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第一次听到了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黑奴吁天录》,美国南部黑奴们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勇敢抗争的故事,心激动不已,紧握着眼泪湿透的手绢,在枕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寐。
——著名作家冰心
材料二:《飘》着力刻画了聪明能干的大种植园主女儿郝思嘉这一女性形象,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灭亡,奴隶制经济终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
——摘自中华网书评
(1)通过冰心的话可以看出《黑奴吁天录》反映了美国当时哪一尖锐的社会问题?其中黑奴们悲惨命运的结束是以哪一文献的颁布为标志?(4分)
(2)材料二中的文学作品《飘》应该是以哪场战争为创作背景?而主人公郝思嘉在这场战争中代表的是哪一方的利益?这场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6分)
16.材料一 读下图(9分)
图1 1853年“黑船事件”:佩里舰队叩关 图2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 日本明治维新时……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五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1、图2之间的关系。(2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 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5分)
(3)据材料三、四、五归纳中日两国改革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2分)
17.材料一:(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实际投入使用的高速列车干线。到20世纪末,日本建成多条新干线,其列车时速达200—300千米,大大改善了日本的交通状况。据统计,1996年日本新干线对日本经济的贡献高达30兆日元。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所示的机器是谁发明的?图一所示的机器与图二所示的机器有何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一中的图二、图三、图四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分别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发与利用?(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说说交通的革命对经济或社会生活的影响。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巨变证明了什么道理?(2分)
(4)图三所示机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还有哪种新交通工具运用这种动力机械?(2分)
(5)交通发展势必影响国家能源战略,请你为解决我国当今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调研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C D A A B A A C C B A A
二、非选择题
15.(1)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或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南北战争 南方大种植园主(或南方同盟、南方、南方叛乱各州)
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6.(1)关系: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历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文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殖产兴业,积极修建铁路,兴办工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如果只答:建铁路、穿西服、生活西化等直观的信息者给一半分)
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3)相似:向西方学习,涉及经济、军事、教育改革。
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
17.瓦特:图一所示机器(蒸汽机)给图二所示机器(蒸汽机车)提供动力。
(2)分别促进了煤炭、石油、电力的开发和利用。
(3)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加强了人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证明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内燃机,飞机
(5)节约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开发新能源,发展公共交通等。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