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福建龙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福建龙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2 19: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福建龙岩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2分)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的主要原因是(  )
A.“四书”“五经”被定为学校的教科书
B.儒家思想经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学全面汲取了佛教、道教的有益内容
D.孔子的主张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求
2.(2分)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科技(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史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A.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 B.重视经验实用性强
C.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 D.长时期领先于世界
3.(2分)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
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
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
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
4.(2分)“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人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夷务”在内容上侧重于西方政治制度
B.“重大变化”说明对西方有了全面认识
C.“创深病巨”是指甲午战争带来的创伤
D.“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主要内容
5.(2分)李鸿章自称“一生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清朝封建统治,用的材料是(  )
A.西方先进科技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制度 D.民主科学思想
6.(2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学习外国的(  )
A.科学技术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思想
7.(2分)陈独秀认为:“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世界上绝没有“窄间上人人必由之道,时间上万代不易之宗”。陈独秀意在(  )
A.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 B.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D.说明中外思想的相通性
8.(2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淸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迫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
A.始终围绕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C.以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9.(2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样第二阶段,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  )
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C.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10.(2分)《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他(  )
A.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
C.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11.(2分)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  )
A.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B.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
C.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
12.(2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
著作
内容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新民主主义论》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论十大关系》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① B.② C.③ D.④
13.(2分)1956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是错误的。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陆定一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口号的发出
14.(2分)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
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5.(2分)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16.(2分)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同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
A.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B.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同经济
D.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17.(2分)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
B.否定理性的价值
C.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D.主张美德即知识
18.(2分)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  )
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19.(2分)“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思想家(  )
A.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
C.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信仰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愚昧
20.(2分)他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经验的有力证实,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是(  )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21.(2分)德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李卜克内西盛赞《物种起源》是因为它(  )
A.首次提出了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
B.根本上否定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
C.使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
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2.(2分)图中的机器(  )
A.是英国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B.使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C.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万能原动机”
D.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23.(2分)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
A.《悲惨世界》 B.《红与黑》 C.《海燕》 D.《百年孤独》
24.(2分)19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一些反传统的艺术派别,如印象面派。下列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的是(  )
A.
B.
C.
D.
25.(2分)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反映了(  )
A.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统治者转向“以法治国” D.统治者转向“无为而治”
26.(2分)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27.(2分)马丁?路德说:“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材料表明他(  )
A.宣扬了上帝的万能 B.肯定了世俗的王权
C.打破了宗教的束绍 D.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28.(2分)有学者说:“正是这样一部书,奠定了资产阶级的法的理论基础,这部书中所阐述的三权分立的思想,至今仍有效地发挥作用。”这部书的作者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29.(2分)“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30.(2分)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31.(2分)布罗代尔曾说,18世纪之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木炭的文明,19世纪的文明是煤的文明。据此可知19世纪的文明进步的关键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采矿业的发展
C.珍妮纺纱机出现 D.电力的广泛使用
32.(2分)如表 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1876年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2010年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表中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
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33.(2分)他的创作往往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惊人的真实”,他大大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始终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这就是他出名的所谓“心灵辩证法”。这位俄国作家是(  )
A.巴尔扎克 B.马克?吐温
C.罗曼?罗兰 D.列夫?托尔斯泰
34.(2分)《红楼梦》中贾府的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据此判断,该作品的创作风格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5.(2分)1945年,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的原子弹给日本广岛、长崎人民带来的灾难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当初的一大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是(  )
A.自由落体定律
B.量子假说的提出
C.经典力学的创立
D.相对论中质能转换的原理
二、非选择题
36.(14分)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2: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3: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3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材料三对上述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重大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

2018-2019学年福建龙岩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解答】“四书”“五经”被定为学校的教科书是儒学“流行开来”后的影响,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
汉武帝之所以推崇儒学,是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他进行思想大一统的要求,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项正确。
儒学汲取佛道有益内容之前就已经流行开来,而且不是全面吸取,故C项错误。
孔子的主张并不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求。故D项错误。
故选:B。
2.【解答】从表中的数据可知,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水利等领域,表明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3.【解答】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
BD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君主专制对文化的发展起反作用。故排除。
故选:A。
4.【解答】联系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所以材料中的“创深病巨”指的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创伤,“夷务”侧重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排除AC;
B“全面”说法绝对,排除;
联系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所以“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主要内容,所以D正确。
故选:D。
5.【解答】“他裱糊的屋子叫清朝封建统治”指的是李鸿章用西方的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A正确;
B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
C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
D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排除。
故选:A。
6.【解答】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AC排除;
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故B正确;
教育思想属于不同点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区别,故D错误。
故选:B。
7.【解答】A.从材料中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可以看出,陈独秀强调要进行变化,是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
B.材料没有涉及到,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陈独秀不赞成维新变法,不可能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D.陈独秀不是强调中外思想的相通性,而是强调要改变思想。
故选:A。
8.【解答】依据材料可知,民族主义早期是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为目标,辛亥革命后是追求中华民族独立的,五四运动后是“济弱扶倾”,由此可知,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不同的时期被赋予的目标不同,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
故选:B。
9.【解答】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1937,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A正确;
B是1942年提出,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理论,排除;
C是1949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理论,排除;
D是1925年提出,属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
故选:A。
10.【解答】A.材料没有体现出要求培养翻译人才的要求。
B.前者反映的是恭亲王奕欣想用国际惯例来与列强打交道,体现了师夷制夷的外交思想。
C.重振国力的决心材料体现不出来。
D.材料看不出中体的特征。
故选:B。
11.【解答】“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表明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引起知识界关注,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外交、国共合作,故BC错误;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12.【解答】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实指出了农村革命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要发动农民。
②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的表现。
③《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正确的。
④《论十大关系》主要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而不是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故选:D。
13.【解答】材料“在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是错误的”体现“百家争鸣”的思想;材料“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体现“百家争鸣”的思想;故C正确。
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
14.【解答】材料“专科性高等学院……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石油……农业机械化”反映了工业经济建设的特点,1952年我国处于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前夕,集中建立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是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的需要,故A正确;
专科性高等学院的教育对象并不是全体国民,这与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无关,故B错误;
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是外部因素,不属于主要目的,故C错误;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D错误。
故选:A。
15.【解答】A、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B、南方谈话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排除;
C、南方谈话确立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解决了困扰改革的路线问题,正确;
D、南方谈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困扰改革的路线问题,不是总结成就,排除;
故选:C。
16.【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中的“唯一出路”表述绝对化。
B.“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关系”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C.“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D.题干所给材料中“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表明邓小平以民生问题为出发点,考虑对外开放的问题。
故选:D。
17.【解答】从材料中“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的是认识你自己,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18.【解答】根据材料“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德的上述观点强调服从世俗和国家权力。
A项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排除;
B项未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C项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D项材料无法体现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排除。
故选:C。
19.【解答】材料中“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的信息以及 18 世纪后期说明启蒙运动理性时代到来,对当时欧洲积极反对教会的禁欲思想,故D正确;
A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排除;
B是文艺复兴,排除;
C是宗教改革,排除。
故选:D。
20.【解答】“他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经验的有力证实,取得了巨大成功”表明他是牛顿,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1.【解答】A.在达尔文之前,拉马克就提出过生物进化的思想,。
B.生物进化论提出否定了神创论,这是材料说它具有革命性的特征的原因。
C.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束缚,应该是在牛顿时期。
D.马克思主义诞生,比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要早。
故选:B。
2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图中反映的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故C项正确。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故A项错误。
B项是纺纱机的作用,应排除。
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是19世纪初期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故D项错误。
故选:C。
23.【解答】A.这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材料反映的是现实主义风格。
B.这是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代表。
C.这是俄国的革命文学作品。
D.这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故选:B。
24.【解答】19世纪以来受到光学科技影响,产生印象画派,该绘画以光和色为中心,强调色彩的明快,A是徐悲鸿的《马》,属于现实主义,排除。
B是《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排除。
C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排除。
D是梵高的《向日葵》,属于印象画派,正确。
故选:D。
25.【解答】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说明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而西汉“独尊儒术”本质上反映了思想专制,故A项正确;
君主专制是秦朝才确立,而战国百家争鸣是思想上的反映,故B排除;
法治是法家思想的主张,独尊儒术是思想专制的体现,故C排除;
独尊儒术是思想专制的体现,与无为而治不符,故D排除。
故选:A。
26.【解答】文艺复兴时期强调,肯定人,注重人性,主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该时期艺术家的做法符合了该时代的要求,更多的体现人的个人价值,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27.【解答】“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表明他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故选:D。
28.【解答】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思想,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9.【解答】洛克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且与洛、伏和孟都主张君主立宪制不同的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故选:D。
30.【解答】由材料“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可知,这时候使用了电力,这应该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31.【解答】材料的时间跨度正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的文明强调的是煤炭作为社会主要能源,这与蒸汽机的改良密切相关。
故选:A。
32.【解答】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不能体现国际地位的提升,故A项错误。
材料中能体现是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这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项错误。
从2010年的中美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项正确。
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项错误。
故选:C。
33.【解答】A项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不符合题意;
B项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不符合题意:
C项罗曼?罗兰是法国的,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中“他的创作往往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惊人的真实”可知是现实主义风格。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符合题意。
故选:D。
34.【解答】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浪漫主义作品的特色是对社会不满,对未来充满憧憬,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原应叹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等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和批判,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类作品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
现代主义的特色是反传统、反理性,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故选:C。
35.【解答】A.自由落体定律不是原子弹的理论依据。
B.量子论假说也不是原子弹的理论依据。
C.经典力学在17世纪就创立了,不是原子弹的理论依据。
D.从材料中的爱因斯坦以及原子弹的信息,我们可知原子弹是在相对论的理论支持之下建造出来的。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6.【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事实,我们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创立的,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提出了,要以改革开放来促进社会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方面的理论。
故答案为: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起点:党的十ー届三中全会。
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
37.【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是古代希腊人精神的觉醒的重要标志。
(2)第一小问,“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肯定和突出人的地位价值和力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
(3)“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主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4)结合所学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故答案为:
(1)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是古代希腊人精神的觉醒的重要标志。
(2)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肯定和突出人的地位价值和力量。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继续与发展)。
(3)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认为自由是天赋人权。不仅人们不应当自己抛弃它,社会也不可侵犯,并应以法律保障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