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13讲 物质的特性(精讲)(课件 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13讲 物质的特性(精讲)(课件 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6 22: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13讲 物质的特性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_______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______ 。
2.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a.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 _____ 热量;b.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_____ 。
晶体凝固过程中的特点:a.晶体凝固时,会 _____ 热量;b.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 ______ 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 ____ 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凝固吸收不变放出没有有不变没有熔点温度空气内部加热3.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
(1)汽化
①蒸发的实质是一些处于液体表面速度较大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 ______ ,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
②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液面速度较大的分子要脱离液体表面跑到空气中,而且处于液体内部气泡壁上速度较大的分子也要脱离气泡壁跑到气泡中。引力1.物体所含 ________ 的多少叫质量。 ________ 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物质单位体积3.密度公式ρ= _______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可应用密度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计算物质的质量、密度或体积。密度的单位有: _______ 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m/V克/厘米34.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1)主要仪器:天平、量筒(或量杯)。
(2)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3)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 _______________ 。(m1-m2)/V返回1.(2018,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2.(2017,东营)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AC3.(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4.(2018,咸宁)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BD5.(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B6.(2018,安徽)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B7.(2018,岳阳)用天平和量筒测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 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g/cm3。
(5)若操作第(3)步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6)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的杯子。(ρ水=1 g/cm3)左1.1偏大牛奶返回【例1】 如图,是在做“观察某种固态晶体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所描绘的图像。由该图像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还可以知道( )
A.图像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体温度不变,是由于不从外界吸热
B.图像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体温度不变,但在吸热
C.图像上AB表明,该晶体吸热时,温度在升高,物质处于液态
D.图像从A到D的整个过程中,物质一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1.(2018,攀枝花)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
(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乙中第4 min时,物质处于   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10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固小于【例2】 (2017,南京)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C2.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B.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C.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D.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A【例3】 (2017,眉山)小明在盆中清洗樱桃时发现樱桃会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樱桃的密度,于是他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透明空烧杯的质量m1=20.8 g,然后将透明空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把一粒樱桃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樱桃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将烧杯中的樱桃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总质量,如图甲所示,记作m2=   g。游码右75.8(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cm3,则樱桃的密度为   kg/m3。
(4)以上实验操作,测出的樱桃密度比实际值将偏   (选填“大”或“小”)。501.1×103大3.(2018,十堰)小天妈妈买到一块绿松石小工艺品,小天想知道绿松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
(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 
 。
(2)纠正错误后,小天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出该工艺品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m为   g。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上27(3)小天利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工艺品的体积V石为   cm3。
(4)计算出这块绿松石制作的工艺品的密度为   g/cm3。
(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2)、(3)互换一下,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
偏   (选填“大“或“小”)。
(6)实验完成后,小天还利用这块绿松石工艺品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出了家中食用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示数为F,
则食用油的密度(写出字母表达式)ρ油=   。(工艺品已经测出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m石和V石表示)102.7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