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事实。
2 、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和分析,评价戚继光,以提高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 通过对郑和、戚继光等人物的学习,使我们发现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郑和
(1371~1435)
?
本姓马,小字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
太监,赐姓郑,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
洲东岸等处,开中外交通最远的航路,宣扬威
德,助马来西亚建国,海外诸国争来朝贡。时
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郑和下西洋导学提纲(一)1、西洋指哪些地区? 2、谁派遣郑和下西洋?3、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是什么?4、当时明朝的国力情况如何?动脑筋讨论: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除了明朝
国力强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吗?造船业兴盛、设备技术先进、对天文
历史等知识的积累、郑和这样的人才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时间:1405---1433年出发地:刘家港次数: 七次到达地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评价:是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是我国也
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航行中的郑和宝船郑和航海图占城比较结果时间最早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范围最广设备先进 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驰航于辽阔的大海上。规模宏大、组织周密,是十五世纪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船队。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导学提纲(二)1、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后,当地人是什么样的态度?2、双方交换了哪些品?3、船队返航时还出现了什么况?4、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戚继光抗倭导学提纲(三)1、倭寇指哪些人?2、倭寇之患何时出现?3、为何会出现倭寇之患?4、倭寇的所作所为?戚继光 戚继光
(1528~1587)
明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
孟诸。嘉靖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赴
浙御倭寇。他召募金华等地农民、矿工三千
余人,严加训练,建“戚家军” 。“戚家军”纪
律严明,战斗力强,连破倭于台州、横屿、
兴化、平海卫等地。平定倭寇后,调往北京,
镇守蓟州,屡败蒙古诸部。著有《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等。戚继光抗倭导学提纲(四)1、戚继光到达浙东沿海后是如何
做的?2、戚家军取得了哪些战绩?3、人们是如何评价戚继光的?1、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
2、他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3、戚家军与爱国军民团结合作。戚继光取胜的原因?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
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
海波平。”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品
德值得学习?动脑筋 以国家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拯救百姓于水火,而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17 世纪30年代西方人绘制的澳门地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澳门回归盛况1999年12月20日小 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1405—1433年,前后共7次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65年,基本肃清倭寇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的对外关系主题:交往与冲击一.填空:1、从——年到——年,郑和先后——
次远航,经历 ——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
2、1553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广东———的居住权。14051433七30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葡萄牙澳门二、选择题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是( )
A .1565年 B.1553年
C. 1555年 D.1554年
2.下面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 .目的是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 .受明成祖的派遣
C .1405~1433年,前后航海十次
D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 C选择题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
的诗句?( )
A 岳飞 B 韩世忠
C 俞大猷 D 戚继光
4、下列历史人物被称为民族英雄的
是( )
A 戚继光 B 岳飞
C 文天祥 D 宗泽 D A三.欣赏回答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写下的著名爱国诗篇,现在请你欣赏《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诗中的“妈港”与“母亲”分别指———和———。
(2)“掳去我的肉体”的“他们”是指——————。
(3)“他们”是———年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
(4)“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表达了作者
内心什么样的真诚渴望?———————祖国葡萄牙殖民者1553澳门回归祖国澳门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