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2 22: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没有改革就没有明天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大逃港 材料一:从1955年开始出现逃港现象起,深圳历史上总共出现过4次大规模的逃港潮,分别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共计56万人(次);参与者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全国12个省、62个市(县)。逃港者多为农民,也包括部分城市居民、学生、知识青年、工人,甚至军人。
——摘自林天宏《学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8日)
材料二: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唱道:“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摘自陈秉安《大逃港》材料一从1955年起,深圳为什么会出现四次逃港潮?
材料二中的民谣“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反映了什么问题?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目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知识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目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经济体制改革一、改革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众生活材料一:1976年全国农村每个社员从集体分收入只有63.3元。
材料二:1977年全国有1.4亿人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
材料三:1978年全国有139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实际城镇失业率高达1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农村居民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仅为8.1平方米。
材料四:规定种类目的2.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口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1978年11月24日。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聚会。村民严立华的家中,烟味弥漫,以严俊昌为生产队队长、严宏昌为副队长的18户户主沉默不语。“分田包产到户”,最后,这个当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大胆决定打破了沉默。借着煤油灯光,在一份不到百字的保证书上,18位农民依次签名,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私底下起草的契约上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他们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失败,干部即使坐牢杀头也心甘,其小孩由全体村民负责抚养到18岁。”队长严俊昌在会上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告别饥饿的宣言书目的严宏昌,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严宏昌他与另外两名队干部严俊昌和严立学壮着胆子,给每户多分了一些自留地,秋后算账,每家一亩自留地
的产量,竟比
队里20亩地的
产量还要高。小岗村的土地并不是不长粮,关键是体制限制了人们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 a.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包干保证书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剩下全是自己的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利益:b.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阻力重重。邓小平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这明确了农村改革的方向。过程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过程 1976-1979年小岗村村民生活变迁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意义 小结  集体生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 村民委员会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完成表格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村隶属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一批中国的“乡镇企业”,崭露头角,华西村就是这批乡镇企业的佼佼者。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展合资、合作联营、股份、私营等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2010年到2012年中,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在2012年比2010年同比增长174%,华西实现营业收入524.5亿元。美国客人来华西访问时说:“像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如果你想看到一个奇迹,请来华西。”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意义1978年-2008年乡镇企业转移了三分之一农民就业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松绑”与“放权”二、改革扩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1984年3月,一封紧急呼吁信直送福建省委书记办公桌上,55名厂长要求为企业“松绑”......省委省政府下属不少部门把住权力不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摘自《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福建日报》1984年3月24日)

材料二:发生在福建省的这起“松绑”事件,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从此以后,在高层决策者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开始逐渐挣脱计划经济的“五花大绑”,迈向自主经营之路。
——摘自黄文麟《“松绑”呼吁喊出国企改革第一声》(《光明日报》2008年10月17日)
王同学:您是何时进入广州手表厂工作的?当时手表厂是一个怎样的企业?
父亲:我是1970年进厂工作的,当时广州手表厂是一个国营企业,隶属于市轻工业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销售,都由市轻工业局统一安排,企业没有自主权。我们厂一开始生产的手表叫“羊城”,后来叫“广州”,再后来叫“明珠”。市场逐渐放开后,为了应对各方面的竞争,我们生产的手表有了个洋名——“迪仕蒙”(?Dixmont),其实也是明珠的意思。虽然手表的形式单一,但是属于“三大件”之一。很紧俏,必须凭票购买,工厂效益还不错。
广表的前世今生分组讨论第一组:改革前的“广表”
(1)“广表”是个怎样的企业?由谁管理?
(2)产品种类、生产、销售有何特点?
第二组:改革后的“广表”
(1)指出“广表”企业的性质和形式。
(2)说出产品种类、生产和销售特点。
第三组:今日的“广表”
(1)“广表”改革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2)面对市场该如何发展?结结合所学,请你们为其发展支招。广表的前世今生分组讨论第一组:改革前的“广表”
(1)“广表”是个怎样的企业?由谁管理?
(2)产品种类、生产、销售有何特点?
第二组:改革后的“广表”
(1)指出“广表”企业的性质和形式。
(2)说出产品种类、生产和销售特点。
第三组:今日的“广表”
(1)“广表”改革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2)面对市场该如何发展?结结合所学,请你们为其发展支招。王同学:手表厂当时的发展状况怎样?
父亲:当时谁有一块我们厂生产的手表是很体面的事情。不过,要买一块这样的手表,一般的的职工可要不吃不喝3个多月才能买得起。因为那时候每个工人的月收入大约只有30块钱。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国外名表涌入国内,“广表”的竞争优势减弱,特别是日本的电子表涌入中国市场,他们的电子表机芯非常便宜,而且质量好,所以一下子就将国产的电子表挤垮了,那时的“广表”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创新,技术跟不上,所以发展非常缓慢。
广表的前世今生分组讨论第一组:改革前的“广表”
(1)“广表”是个怎样的企业?由谁管理?
(2)产品种类、生产、销售有何特点?
第二组:改革后的“广表”
(1)指出“广表”企业的性质和形式。
(2)说出产品种类、生产和销售特点。
第三组:今日的“广表”
(1)“广表”改革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2)面对市场该如何发展?结结合所学,请你们为其发展支招。王同学:那你们是怎样渡过难关的?
父亲:“广表”从成立到2001年11月均属国有企业,为了发展和壮大中国手表产业,为民族工业争光,打造中国机械表行业的龙头老大,2001年中国海淀集团旗下的森帝贸易公司、罗西尼表业公司与广州手表厂共同投资组建了合资民营企业——广州州五羊表业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12月1日正式经营运作。工厂由国营变成了有限公司,属于私营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
广表的前世今生分组讨论第一组:改革前的“广表”
(1)“广表”是个怎样的企业?由谁管理?
(2)产品种类、生产、销售有何特点?
第二组:改革后的“广表”
(1)指出“广表”企业的性质和形式。
(2)说出产品种类、生产和销售特点。
第三组:今日的“广表”
(1)“广表”改革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2)面对市场该如何发展?结结合所学,请你们为其发展支招。王同学:工厂由国营变为私营,您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父亲:我认为在奖励、研发、销售上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广表”是个支柱产业,所以会有一点点奖金,由于手表供不应求,工人的积极性比较高;现在奖金比例大幅度提高,根据每个人对工厂的贡献发奖金,真正是按劳分配了。在销售和研发上也大不相同,以前的销售和研发全是国家计划,工厂没有自主权,现在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生存全靠在市场上去打拼,还有专门的人去做市场调查,成立研发部,研发新产品……现在有陀飞轮手表、珐琅彩绘手表、超薄型手表等多个品种,样式也越来越漂亮。
广表的前世今生分组讨论第一组:改革前的“广表”
(1)“广表”是个怎样的企业?由谁管理?
(2)产品种类、生产、销售有何特点?
第二组:改革后的“广表”
(1)指出“广表”企业的性质和形式。
(2)说出产品种类、生产和销售特点。
第三组:今日的“广表”
(1)“广表”改革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2)面对市场该如何发展?结结合所学,请你们为其发展支招。王同学:您对“广表”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父亲:我衷心地希望“广表”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希望“广表”再创辉煌。
措施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措施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措施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国家企业工人管得太多,太死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给企业松绑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小结  高度集中 扩大自主权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多种形式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完成表格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目的今日荷花别样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材料一:关于姓“社”姓“资”的问答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答案是: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建立特区,有人问过姓“社还是姓型
答案是:在特区里,只有那面飘扬的旗子是红的,其他都是“白”的。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有人问过姓“社”姓“资”。
答案是: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鼓励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是姓“社”还是姓“资”?
答案是:这是私有化横行,破坏社会主义基础,姓“资”。
划出一块地方给外商承包开发,姓“社”姓“资”?
答案是:这是出卖国家主权,丧权辱国,这不仅是姓“资”,简直是卖国,是卖国贼!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答案是: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目的今日荷花别样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材料一:关于姓“社”姓“资”的问答
材料二: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以深刻的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冲破禁区,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解决了困惑中国多年的难题,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目标模式。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完成表格 中共十五大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内容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