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3 07:5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两宋给后人印象似是国运不济,国力孱弱。先忍让于辽、金,后又退守江南称南宋,再100多年后又亡于蒙古族的元朝。
其实,宋朝才是中华民族古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宋朝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领先的国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
唐中期以后,国家战争不断,但两宋所在的南方的经济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究竟是为什么?南方经济发展又有哪些表现?
什么是“经济重心”呢?
经济重心: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浏览课文,思考:
南方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 农业的发展。
2. 手工业的兴盛。
3. 商业贸易的繁荣。
朗读p41-42“农业的发展”,思考:
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1、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政府重视生产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打一农作物)
水稻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打一农作物)
茶叶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打一农作物)
棉花
2.农业发展的表现?
水稻的推广
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
水稻产量提高,跃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由于南方温暖湿润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南方成为宋朝粮食主产区。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湖州
丰收
富足
重要粮仓
两宋时期,茶叶栽培已经遍及大半个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种茶专业户”;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茶税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茶树栽培的推广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棉花种植的推广
一、农业的发展
2、表现:
(1)粮食作物(水稻)
新品种:越南占城稻
产量提高: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粮仓: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
(2)经济作物
棉花: 两广 、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叶:江南大量种植茶树
宋代手工业中心分布
手工业的优势在
南方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中心:四川、江浙
棉纺织兴起
: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明州)。
北宋:瓷都景德镇
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2、制瓷业
3、造船业
南宋:江南成制瓷业重心
1、丝织业
宋代南方的丝织业有很大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四川和江浙两个中心。到了南宋,丝织业更是遍布江南城乡。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有“罗织锦绣甲天下”美称。
蜀锦
号为冠天下
南宋时,江浙渐渐成为丝绸的主产区。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南宋末年,印度木棉迅速向长江流域推广,成为农业中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首先兴起于海南岛。后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着原料.
南宋棉毯
2.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辉煌时代。
“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
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河南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以青瓷为主,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杭州)。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
钧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官窑窑址在河南禹县(时称钧州)。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哥窑冰裂纹瓷器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瓷器表面有意烧出断纹,纹片呈黄黑二色,或曲或直的抽象线条交错相接,构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图形,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江西景德镇盛产瓷器,其烧瓷始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兴起于北宋,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瓷影响到南方各省,形成了遍及江西各地和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诸省的景德镇窑系。宋代景德镇窑瓷器曾畅销南北各地,流传于世与墓葬出土的器物很丰富。
宋代景德镇窑龙凤纹斗笠碗
宋朝影青温酒壶
青白瓷湖田窑三足环耳香炉
3.造船业 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广州、泉州、明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这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
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
宋代商业中心的分布
商业的优势在
南方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城市:
贸易:
货币:
城市商业繁荣:
经商管理
技能
临安
居住地
现代商人穿越到宋代
身份
北方
祖籍
宋有财
姓名
宋有财穿越后想去南宋最繁华的大都市旅游,他可以到哪旅游呢?
在那他可能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可以从城市及其布局、货币的变化等方面考虑)
北宋时期,开封(汴梁,又称东京、汴京)为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而显赫于世。
南宋定都杭州,改称临安,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葺,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
唐都长安坊和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的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后击鼓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宋代的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分开的限制,不限定在一定区域,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没有时间限制,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出现了兼营商业的娱乐场所瓦子等。
晓市
夜市
《货郎图》
宋代城镇集市贸易、商品交换的繁荣;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广州、泉州
朝鲜、日本
苏门答腊岛
印度
阿拉伯半岛


市舶之利最厚,若搁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
政府南宋的海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宋有财发现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
请问他可能会装载什么样的货物?
商船可能到达哪些地方?
进行对外贸易港口有?
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丝绸、瓷器
市舶司
宋朝的海外贸易为什么如此发达
1、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代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支持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三、商业的繁荣
城市:
贸易:
货币:
城市商业繁荣 ( 开封 临安)
海外贸易发达 (广州 泉州)
宋有财到四川经营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他的烦恼怎样解决呢?
使用纸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的景德年间,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如果想买一匹马需要130斤中的铜钱,十分不便。于是成都16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批纸币—交子。这些交子“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最初交子在货币流通中相当于活期存款单。持币人到交子铺交纳现钱,交子铺如数在交子上填写数目然后交给持币人。以后,交子持有者可以到任何一个有联系的交子铺,用交子兑换成现钱,不过兑换时每贯要多交30文作为手续费。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里,叫什么
2、与金属货币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它的出现反映了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初年发行于四川成都
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也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宋朝商业活动的频繁,商业的繁荣。
三、商业的繁荣
城市:
贸易:
货币:
城市商业繁荣 开封 临安
海外贸易发达 广州 泉州
出现了纸币“交子”
动脑筋
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商业中心
制瓷中心
世界商港
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纺织中心
苏湖粮仓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魏晋南北朝
唐代中后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过程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平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时期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B.南方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D.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
4、下列语句中,反映南方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D.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推广。
手工业兴旺 纺织业 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外贸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一、农业的发展
1、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和平稳定。
(2) 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提倡和支持生产。
2、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②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③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
①棉花: 由两广、福建发展到江淮、川蜀。②茶叶: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二、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发达。
2、棉织业:,南宋时从海南岛兴起。
3、制瓷业: ①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②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4、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市商业繁荣:①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②城市经商区域和时间不再严格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③城镇形成新的商业区,称为草市。
2、海外贸易发达:
①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四、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