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2-05 11: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
1.为什么会出现冷战?(1)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
世界。
(2)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
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
(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
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2.什么是冷战?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
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2.冷战政策的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①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为 “防止共产
主义的渗人”。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
耳其。
②定义:杜鲁门提出的a.“遏制共产主义”、b.干涉别国内政、
c.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③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
开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
义,遏制共产主义。
(3)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实质:实行集体防卫,矛头针对苏联,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
集团,是美国实施冷战的手段。
影响:①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②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二、美苏争霸
1.争霸的形成: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
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经过:(1) 第一阶段时间: 特征: 原因: 表现: 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2)第二阶段时间:
特征:
原因:
表现:70年代。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②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
增强。①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②苏
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
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3)第三阶段时间:
特征:
原因:
表现:80年代。美国转守为攻,苏联全面收缩。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
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
束。 观察右图,结合
“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
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
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
“二战”后的西欧。 “药方”指马歇尔计划
(或欧洲复兴计划)。 “药方”的实质是:
复兴欧洲经济,
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1953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把这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英国前
首相丘吉尔,主要奖他的历史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
(左)和麦克阿瑟将军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