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 语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有一次,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他爬上南山,果然背回一只摔死的大肥羊。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
“你做什么?”
“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我听了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枫树上的喜鹊》(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渡、荫、蔽、撑、拼、母、冈、懂、案”9个,以不断复现在的方式进行识记。
2.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有“伞、姨、弟、便、教、游、戏、母”8个。其中,“母”是独体字,“姨、便、教、戏”是左右结构的,“游”是左中右结构的,“伞、弟”是上下结构的。
3.默读课文。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4.模仿《枫树上的喜鹊》,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写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5.读课文,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体会喜鹊一家生活的情趣,尝试读出自己的情感。
6.《语文园地四》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题,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例句选字本篇课文,可随课文学习完成该内容。
7.略读《手影戏》,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情分析
(一)自主阅读《手影戏》,想想宁宁和陌生的男孩通过手影变出了哪些动物?读一读,还可以试着做一做。
(二)请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注意写规范、端正、整洁。
? ? ? ? ? ? ?姨? 教? 游 母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9个生字,熟悉到能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3)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我”喜欢的是什么。
(4)体会喜鹊叫声所蕴含的意思,并能够模仿课文,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写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5)能运用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6)独立阅读《手影戏》,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7)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维目标:
(1)读课文,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体会喜鹊一家生活的情趣,尝试读出自己的情感。
(2)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说话、写话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3.价值目标:
(1)在阅读童话故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2)通过联想和想象不断扩展生命的边界,构建属于自己独特的想象世界。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9个生字,熟悉到能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3.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我”喜欢的是什么。
4.体会喜鹊叫声所蕴含的意思,并能够模仿课文,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写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三)教学难点
1.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我”喜欢的是什么。
2.体会喜鹊叫声所蕴含的意思,并能够模仿课文,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写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教学流程
环节一:中华手影,插上梦的翅膀(预设时间:1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生活中,需要用到想象力的地方很多。让我们睁亮眼睛,展开想象,来看一场手影戏吧!
播放手影戏视频。
2.自由读《手影戏》,想一想:宁宁和陌生的男孩变出了哪些手影?
3.在自然与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引起我们的联想?
4.小结:
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变幻的手影、不同的脚印、多姿的云朵等等。只要大家带着一双观察的眼睛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但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光用眼睛观察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使用第二件秘密武器。猜一猜是什么?
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大山看不见。
下面我们将换一种角度来训练自己的想象力。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观看视频,根据手影的形态,联想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说一说。
2.自由读文,然后汇报反馈宁宁和陌生的男孩变出了哪些手影:
宁宁? ? ? ? ?陌生的男孩
小鸡崽? ? ? ? ?兔子
?猫? ? ? ? ? ? ? ?狗
大熊? ? ? ? ? 老虎
鸽子? ? ? ? ? ? 鸽子
3.联系生活说一说,如云朵像奔马、山峰像卧着的骆驼等。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进一步提高想象力的武器,猜谜语。
(三)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再次明确单元主题。
环节二:入情入境,走进童话,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预设时间:1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利用板画、板贴,创设情境,渗透识字“渡口、渡船”。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山村里有一条宽宽的大河,河水很清很清,就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河的旁边有一个渡口,渡口就是摆渡的地方,可以让人们渡河,也就是从河的这一边到另一边,这样的地方就是渡口。在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树下有一个小男孩……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啦!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对照课后生字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读对了夸夸,读错了帮帮。
(二)学生学习活动
1.伴随着教师的描述走进美丽的小山村,来到渡口旁。认识“渡”字,通过词语“渡口、渡河、渡船”,初知字义。
2.听读课文,进入故事情境,走进童话。
3.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相互正音。
?(三)设计意图
以故事导入情境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然后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环节三:检测识字,指导写字(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认读生字词
第一组:渡口? 渡船? 撑着渡船? 山冈
第二组:太阳伞? 绿荫? 遮蔽
送回句子里读一读,“枫树的绿荫遮蔽了渡口。”
第三组:阿姨? 弟弟??? 教书? 游戏? 拼音字母
送回句子里读一读,“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
字理识记“教”,说说还知道哪些反文旁的字。
第四组:方便? 山冈? 懂得? 答案
2.指导书写:姨、便、教、戏、游
(1)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姨”字注意右半部分中间“弓”的写法。
“教”字左下“子”中的横变为提。
(3)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最后展示评议。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将生字组词,或将其置入语境中,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描红、写生字,并展示评议。
(三)设计意图
尽管是二年级,但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要踏实而又到位。
课下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画出含“我喜欢”的句子,想想“我”喜欢的是什么。
板书:
《枫树上的喜鹊》(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渡、荫、蔽、撑、拼、母、冈、懂、案”9个,以不断复现在的方式进行识记。
2.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有“伞、姨、弟、便、教、游、戏、母”8个。其中,“母”是独体字,“姨、便、教、戏”是左右结构的,“游”是左中右结构的,“伞、弟”是上下结构的。
3.默读课文。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4.模仿《枫树上的喜鹊》,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写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5.读课文,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体会喜鹊一家生活的情趣,尝试读出自己的情感。
6.《语文园地四》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题,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例句选字本篇课文,可随课文学习完成该内容。
7.略读《手影戏》,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情分析
(一)自主阅读《手影戏》,想想宁宁和陌生的男孩通过手影变出了哪些动物?读一读,还可以试着做一做。
(二)请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注意写规范、端正、整洁。
? ? ? ? ? ? ?姨? 教? 游 母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9个生字,熟悉到能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3)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我”喜欢的是什么。
(4)体会喜鹊叫声所蕴含的意思,并能够模仿课文,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写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5)能运用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6)独立阅读《手影戏》,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7)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维目标:
(1)读课文,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体会喜鹊一家生活的情趣,尝试读出自己的情感。
(2)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说话、写话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3.价值目标:
(1)在阅读童话故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2)通过联想和想象不断扩展生命的边界,构建属于自己独特的想象世界。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9个生字,熟悉到能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3.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我”喜欢的是什么。
4.体会喜鹊叫声所蕴含的意思,并能够模仿课文,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写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三)教学难点
1.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我”喜欢的是什么。
2.体会喜鹊叫声所蕴含的意思,并能够模仿课文,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写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教学流程
环节一:游戏引入,巩固字词(预设时间: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喜鹊飞来了”,认读生字。
“渡、荫、蔽、撑、拼、母、冈、懂、案、伞、姨、弟、便、教、游、戏”
2.连一连,成新字。
氵? 艹? 亻? 又? 扌? 忄 女? 安
度 董 掌 戈 阴 敝 并 木 更 夷
(二)学生学习活动
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认读、巩固生字。
1.抢读生字。
2.连一连,将教师出示的各个部首或部件组成新的字。
(三)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检测和巩固识字,强调兴趣培养。
环节二:再读童话,感受喜欢,体会作者心情(预设时间: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你都画出了哪些含“我喜欢”的句子,说说 “我”喜欢的是什么。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2)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3)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
(4)我真是喜欢极了。
2. 带着“喜欢”的情感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
3. 引读,读出喜欢的情感。
因为喜欢——“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因为喜欢——“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因为喜欢——“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望我的喜鹊弟弟。”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读一读,说一说。
2.带着“喜欢”的情感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
3.接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喜欢”。
?(三)设计意图
通过读“我喜欢”这个短语所在的句子,弄明白作者喜欢的是什么,体会作者内心的欢喜。
环节三:读写结合:角色朗读,表演童话;想象对话,创造童话(预设时间:2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 请学生自由朗读第4至12自然段,想想喜鹊阿姨在忙些什么呢?
(1)指导读好句子“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这里有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 除了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学哪些本领呢?
(3)融入课后题,迁移造句,用上加点的词语“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分角色朗读第6至8自然段。
(1)模拟对话
鹊!鹊!鹊!
鹊,鹊,鹊……
(2)读懂对话
喜鹊阿姨在教,喜鹊弟弟在学。
3.分角色朗读第9至12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朗读,关注标点和提示语,读好对话。
鹊!鹊鹊鹊?——看!那是什么?
鹊!鹊鹊!鹊鹊鹊!——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
(2)师生分角色朗读,读懂对话。
4.展开想象,创造童话,完成课后第二题。
总结全文:
以鸟为友,就能“通晓”鸟语;以花为友,也许你就能“通晓”花语;以树为友,就能“通晓”树语……?
只要我们饱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美妙的声音也会变得特别起来,值得我们去自由猜想,编织故事。
5.拓展阅读《鸟语》一文。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自由朗读第4至12自然段,边读边想:喜鹊阿姨在忙些什么。
(1)读好句子
(2)联想说话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3)迁移造句
①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
②孙悟空……
2.分角色朗读第6至8自然段
(1)读出标点,读好对话。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懂对话。
3.分角色朗读第9至12自然段
(1)小组合作(2)师生合作(3)展开想象
4.根据情景,想象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话,试着写下来。
①自主练写。
②同桌互读。
③全班交流,生生互评。
5.阅读《鸟语》一文,再次感受人鱼鸟的神奇故事。
(三)设计意图
角色朗读或表演是童话类文本最经常的教学策略。通过分角色朗读,孩子们真切地寻觅到了童趣,体味到了童真。在情感的促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环节四:指导写字(预设时间: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指导学生学写生字“伞、弟、母”。
重点指导“母”字的书写,注意斜体重心稳,并强调笔顺:竖折、横折钩(两笔收尾处相交叉)、点、横、点。
(二)学生学习活动
学写生字“伞、弟、母”。
1.自主观察。
2.教师示范。
3.练写点评。
课下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力,画一个人,突出他充满想象力的嘴巴。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