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温家宝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回眸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并在美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乡愁何来:台湾问题的由来乡愁何来: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败退台湾, 两岸分离至今。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强调: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中国内政)
改革开放以后5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初政 策时 间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武装解放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八项主张(其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何以解愁:大陆对台政策习近平四个坚持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打破两岸38年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后,台湾当局提出“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分离52年的母女再次相逢台湾同胞大陆寻祖问根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徽章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根据章程其为社会团体法人,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 海峡交流基金会是台湾的民间组织,简称“海基会”,成立于1990年11月21日。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 两岸授权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2、两岸民间团体成立:1990年,海基会(台湾)
1991年,海协会(大陆)
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3、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时间、地点:(2)内容:(3)意义:4、汪辜会谈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1993年 新加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右)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左二)在台北展开正式会谈☆政治往来
☆人员往来
☆经济合作
☆文化交流二十余年来往,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例05/3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 —“经贸之旅”05/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 —“和平之旅”05/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搭桥之旅”05/7, 新党主席郁慕明— “民族之旅”☆政治往来2009年05月26日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012年两岸人员往来近800万人次再创新高。
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一年就有3万多名台胞来大陆探亲。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探亲的台胞都超过百万人次。 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台湾同胞返乡大陆同胞到台湾旅游☆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影视合作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三通:通邮、通航、通商两岸直航包机2008年两岸大三通实现:从8个半小时到80分钟 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台北、高雄等多个空港、海港同时启动两岸三通。何以解愁:海峡两岸的交往不再添愁:期盼统一的实现你认为两岸能否实现统一?
如果能,你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不能,你认为存在哪些阻碍因素?
合作探究有利因素:(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共同心愿;
(3)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4)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5)港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6)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7)《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提供了法律依据;
(8)“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等。 材料一:2008年11月,
陈云林赴台访问,台湾民
进党游行,手持“台湾不
是中国一部分”等旗帜,
制造冲突,受到国内外谴
责。 材料二:
2008年10月,中国外交就美国向台出售总价值达64.63亿美元武器,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
……请回答: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目前解决台湾问题存在哪些阻碍?(1)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2)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不利因素(阻碍因素):材料解读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就职演说约40分钟,5940字。其中提到“台湾”41次“这个国家”13次,“中华民国”5次。
围绕备受关注的两岸关系问题,蔡英文未提“九二共识”,也没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表述,而是用了一些模糊的话语。两国论一边一国论李登辉(1988年-2000年)陈水扁(2000-2008) 随着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再添愁:展望未来 台湾寄语“燕子飞了,
有再来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两岸暂时的别离,
终有团圆的时候。” 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激情创作如:“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本是同根,赤子情深”台湾澳门香港就差你一个了China
如果少了这一点,就不是完整的中国!期待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四个坚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