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9.1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共 28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2.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3.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
①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 ②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
③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 ④使儒学开始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5.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6. 清远连州市保安镇的“抬大神”,从表现形式看,原先应是一种傩祭活动,又是民间的傩戏演出,每年的重阳节期间,大神由福山抬下保安街,然后判官一边口中念着判词,一边在“善恶分明”的阴阳簿上做欲点欲画的动作,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娱乐功能 B.教化功能 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
7. 一般认为,魏晋以前为书法为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
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
8. 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对这种观点解读错误的是
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C.冲击了神学精神禁锢 D.强调了人类的理性
9. 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A.知识即美德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D.生物进化
10.1747 年,法国作家拉美特利在其发表的《人是机器》中指出,宇宙中没有神,只有运动的物体。最复杂的物体是人,人是一部自我调节的机器,这部机器的运转全靠燃料。这种观点反映出
A.宗教神学的说教已被冲破 B.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C.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D.科学发展对人的思维产生重大影响
11.19世纪初的诗人普希金,在其诗中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对这首诗的风格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A.热情歌颂现实,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理性时代
B.对现实不满,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抨击当时社会
C.忠实描写现实,深刻揭露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D.关注现实,强调社会应该满足人的平等自由愿望
12.20 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90 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60﹪以上。2018 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 VR 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1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14.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维新派“布新”的表现是
A.发展近代工业 B.创办新式学校
C.实行民主政治 D.编练新式军队
15.有人认为贬黜新文化运动者,常以“打倒孔家店”力证其全盘反传统。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按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期间
A.传统文化仍得到弘扬 B.儒学正统地位已被动摇
C.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加强 D.复古思潮引发世人不满
16.1927 年 11 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注重工农运动的发展 B.社会主义革命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影响巨大 D.部分国民党人仍弘扬新三民主义
17.20 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C.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D.都是 20 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北斗导航”以及“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发展迅速。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B.全国人民的支持
C.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19.1980 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 3 年,其说明当时
A.改革开放还未实行 B.“不结盟”外交正推行
C.“文革”理论未被否定 D.“双百”方针贯彻必要性
20.右图是 1949~1957 年上海工业发展状况统计图。
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上海重工业的增长率低于轻纺工业 B.突出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C.上海是全国的重工业中心 D.说明上海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1.漫画《三代人赶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一巨大变化不能反映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国企改革的成效显著
C.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美国的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
A.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 B.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
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作出了积极努力,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C.世界银行的运行 D.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24.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TPP 行政命令,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此前泰国、韩国和加拿大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这反映的是
A.区域化合作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范围财富分配
C.区域化合作是把双刃剑 D.发达国家失信于发展中国家
25.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 的 21 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 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 WTO 的谈判。”这说明
A.亚太经合组织是影响力最大的区域经济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使全球贸易更加有序
C.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D.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20 分,第 28 题 12 分 共 50 分)
26.(18 分)从 1978 年到 2018 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经历 40 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7 年10月l5 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1978 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重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材料三 在博鳌亚洲论 2018 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1978 年以来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8 分)
(2)有学者提出“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解释该
观点。(6 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4 分)
27.(2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 年 1 月 4 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路德问道:“如果说出售赎罪券是为了修建教堂,是为了拯救人们的灵魂,而不是为了金钱,那么教皇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他的钱比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富豪还多,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而非要花贫穷、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3 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发表该言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的主张?(9 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 13 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6 分)
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期 中国 欧洲
10—15 世纪(宋元到明初) 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远洋航海技术
16 世纪(明中期 《本草纲目》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7 世纪(明后期到清初)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中(清) 蒸汽机、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广东省清远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C B B D B D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A D B C D B
题目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20 分,第 28 题 12 分 共 50 分)
26.(18分)
(1)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国企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点 2 分,共 8 分)
(2)解释: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方针,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中国的发展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一点 3 分,共 6 分)
(3)应对:继续推动和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努力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一点 2 分,任答两点给 4 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27.(20 分)
(1)因为《拉奥孔》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3 分)
(2)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 分)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点 3 分,共 9 分)
(4)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文主义复苏;宗教改革,抨击教会神权,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提倡理性,追求民主法制的理性社会。 (一点 2 分,共6 分)
28.(12 分)
示例一
论题:古代中西方科技存在差异性(3 分)
论述:中国主要是在技术应用领域,西方则领域广泛,涵盖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领域;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国主要采用经验积累的方法,西方注重理论研究和观察实验等方法;在服务领域方面,中国以农业、手工业生产为基础,而西方科技与机器大生产相联系,主要是为近代工业服务的。(6 分)
结论:总之在 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在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仍是传统科技,西方属于近代科技(3 分)
示例二
论题:16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3 分)
论述: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重实用、注重整理综合的实用科学领域,缺乏理论研究;而西方注重理论研究和观察实验并诞生了近代科学;清朝中后期,中国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科技成就,而西方以蒸汽机、电力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发展。(6分)
结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的领先优势并没有催生出与西方相似的近代科学,16 世纪以后世界科技发展的天平逐渐倒向西方。(3 分)
示例三 论题: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论述略)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