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一课1、19世纪上半期,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的是 英国
2、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林则徐
3、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去查禁鸦片的皇帝是 道光帝
4、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鸦片战争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7、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攫取的第一块殖民地是 香港岛
8、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9、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落后就会挨打
10、“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海国图志》
1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的地位
1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部的是 上海
二课1、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1856 年,两次相隔 16 年
2、圆明园备焚毁时的清朝皇帝是咸丰帝
3、1860年,洗劫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的是 英法联军
4、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俄国
5、19世纪下半期,俄国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实现的不平等条约有《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
6、太平天国的都城位于今 江苏省 省
7、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左宗棠收复新疆
10中亚好罕汗国入侵新疆是在 1865年 19世纪60年代
11、左宗棠收复新疆采取的战术是缓进急战
12、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3、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14、太平天国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反侵略
15、两次鸦片战争的共同点是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C、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16、史实发生顺序是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攻陷大沽,攻占天津,火烧圆明园
17、中俄签订的条约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 《瑷珲条约》
三课、1、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发生在 黄海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光绪这幅挽联悼念的是 邓世昌
3、农历甲午年,日本发动力侵华战争,这一年是 1894年
4、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威海卫战役
5、东海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甲午中日战争
6、《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重庆
7、侵华战争发生的起始时间 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8、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9、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0、西方侵华战争中,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1895年—1945年台湾曾离开祖国怀抱50年,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12、《马关条约》中反映了列强侵华的信他点的内容是 允许在华设厂
1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避战保船”政策
14、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深入中国内地
15、课本中《时局图》主要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16、《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7、坐落在山东威海的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所纪念的民族英雄是 邓世昌
1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是列强势力入侵长江流域最远的是 《马关条约》
四课1、义和团运动兴起背景有 清政府日益腐败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山东、直隶
3、率八国联军侵华的头目西摩尔是哪国人 英国
4、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攻入北京城分别是在1860年、1900年
5、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镇压义和团运动
6、《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式的深渊,主要是指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7、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内容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8、中国丧失军事上的自主权是在 八国联军侵华后
9、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0、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以签约地命名的有 南京条约 、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11、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取得的权益是 赔款
12、义和团运动和天平天国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参加者主要是农民
13、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后,20世纪初中国社会已经成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发生时间 虎门销烟1839年6月 ,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15、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参与的国家是英国
六课1、19世纪60~90年代,我国历史上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是 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3、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奕? 洋务运动前期发展的重点是 军事工业
4、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 洋务运动
5、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京张铁路
6、中国最早的电报线路架设在哪两个城市之间 天津——上海
7、抱着实业救国思想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张謇
8、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因为 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
9、主持设计、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的工程师是 詹天佑
10、把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变成现实的事件是洋务运动
11、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为求富创办的民用工业是轮船招商局
12、洋务运动内容包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
七课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公车上书
2、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马关条约》的签订
3、康有为梁启超掀起变法的目的是 救亡图存
4、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5、严复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的著作是天演论
6、评述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是 严复
7、维新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1898年
8、维新变法的任务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9、戊戌维新的内容有广开言路,栽撤冗官;兴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10、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 促进思想启蒙
11、维新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2、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顽固派的强大
13、光绪帝实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维护清朝统治
14、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根本区别在于 改革政治制度
15、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是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
16、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之,全变则强,小变仍之。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这主要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有关
20、戊戌变法的评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八课1、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3、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是武昌、南京
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5、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武昌打响的
6、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新军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
8、中华民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
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的大解放(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思想上的大解放(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12、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两次重大斗争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1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者的相似因素是救亡图存
14、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5、近代史上,提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
16、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辛亥革命
1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20世纪孙中山先生的最突出贡献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九课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与科学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新青年
3、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封建儒家思想
4、率先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是陈独秀
5、《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胡适
6、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7、新文化运动中,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鲁迅
8、事件发生地点:公车上书 北京,新青年创刊上海 ,兴中会的建立 檀香山,同盟会建立日本东京
9、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里的孔家店是指封建儒家思想
10、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相比较,共同点在于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1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1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3、他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中央局书记。此人是陈独秀
1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5、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16、事件发生时间:戊戌变法1898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新文化运动1915年,辛亥革命1911年
十课1、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 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2、1904年,清王朝颁布的 奏定学堂章程是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实施的学制;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 科举制度废除。3、 申报是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 商务印书馆是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4、京师大学堂设立的时间是 戊戌维新期间 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
6、京师大学堂的学堂章程是由梁启超起草的 7、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的时间是1904年8、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奏定学堂章程》 9、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的时间是1905年 10、《申报》创办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 11、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申报》12、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地点)13、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有新式教科书、工具书、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14、揭开近代教育序幕的是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15、科举制度创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1300多年年16、戊戌变法期间所采取的维新措施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成果是京师大学堂
十一课1、照相术最早诞生于19世纪 30年代末 ,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19世纪40年代
2、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时间和地点是1896年上海徐圆又一村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定军山》
3、1912年3月,颁布剪辫令的是孙中山 4、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先生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清朝“老爷”“大人”之类的官场称呼,主要是因为它不符合民主共和制度下追求平等的要求。6、中山装的服饰名称来源于孙中山创制的服装7、现代中式旗袍的渊源是高领服装 8、清末民初,在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西服 9、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掉辫子,这件事说明(在各除陋习时,明国政府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10、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中山装和旗袍11、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为先生
十三课1、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包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巴黎和约签字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遭到拒绝3、1919年的巴黎和会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4、五四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是在1919年6月5、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一致要求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6、最早发起五四运动的高等学府是北京大学 7、要想参观中共一大的遗址,我们应该去上海 8、中共一大的代表不包括 鲁迅 9、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0、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庆典应该是在公元2021年 11、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陈独秀 1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是 ①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③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果贼 ”15、在五四运动期间,运动的中心在6月3日以后发生了转移,这一“转移”是指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16、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17、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较,最明显的不同是 要完成的革命任务不同18、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历史事件19、尽管他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却因新文化运动的功绩和影响而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他就是陈独秀 20、中共一大的内容是 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2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1919年5月4日2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十四课1、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 2、河南省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该去广东附近的黄埔岛3、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期间进行了伟大的北伐战争。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5、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的出发地是广东 6、1927年,背叛革命并发动四一二革命政变的人物是蒋介石7、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其政权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8、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重要标志是国民党在各地清共 9、 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冲锋陷阵、屡破强敌的北伐名将是叶挺10、“ 打到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号,它表明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11、孙中山组建兴中会的时间是1894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间是1912年,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时间是1905年,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12、孙中山 创办黄埔军校,学习的苏联红军建军经验是军事课程与文化课程并重1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作者、继承者。”能说明这一观点是的事实有:黄埔军校创办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1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突出的成就是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5、发生在1927年的事件有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6、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17、“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这首歌慷慨激昂的《国名革命歌》诞生于北伐战争期间
十五课 1、中国共产党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点是南昌2、与八一建军节直接相关的事件是南昌起义 3、1997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某地并亲笔题写了军旗升起的地方七个大字。他视察的地方是南昌4、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有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 5、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于井冈山的是朱德、陈毅、的部队6、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队伍进攻长沙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敌我力量悬殊7、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4月8、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9、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0、在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会议是遵义会议11、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甘肃会宁12、曾发生过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地方是遵义13、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地区按顺序排列有 贵州遵义、四渡赤水河、翻越大雪山、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4、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教训中确定的一条正确道路是 15、按历史发展的线索排列下列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1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的召开17、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遵义会议18、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9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0、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