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天山之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2天山之春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3-24 08: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天山之春》
教材分析:
《天山之春》原是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瓦普独奏曲,后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
乐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小调式,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主题,四三拍,用长轮的方法奏出了具有浓郁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歌唱性的、舒展而宽广的主题,表现了天山秀美的风光。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为素材,改变了节奏,乐曲变得轻快活泼,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接着在属调上再现了第一主题,力度渐强,将情绪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乐曲进入第二部分。乐曲转为大调式,情绪明朗,速度渐快。节拍由四三拍转为四二拍,舞蹈性的节奏、跳跃的旋律,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爽朗的性格。
最后,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在由低向高音阶式的旋律进行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学情分析:
维吾尔族的音乐,许多学生可能知道,并能听辨准确。但是,学生的听辨能力不是很好,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听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及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2、过程与方法:充分聆听音乐,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分辨乐曲两个乐段,并能哼唱第一主题。
3、知识与技能:继续巩固对琵琶的认知,能分辨琵琶的音色。
教学重点: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及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分辨乐曲两个乐段,并能哼唱第一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聆听《掀起你的盖头来》歌曲进教室。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维吾尔族歌曲。
二、欣赏
1、聆听导入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段音乐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师:乐曲具有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维吾尔族聚居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以能歌善舞著称,音乐和歌舞蕴藏十分丰富,主要有木卡姆、民歌、歌舞和器乐曲。维吾尔族音乐热情奔放,具有独特的节奏型。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乐曲风格,简单了解维吾尔族。
2、初步感受音乐
师:聆听乐曲,思考: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具有怎样的特点?
师:聆听乐曲,思考:这首乐曲的总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乐曲是由琵琶演奏的。琵琶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曲颈,半梨形音箱,四根弦。音色清脆柔和,演奏技巧多样,表现力极为丰富。情绪欢快。
设计意图:感受乐曲情绪,了解琵琶,感受琵琶的音色。
再次感受音乐
师: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听辨段落的能力
4、分段欣赏
A-- 分段欣赏:第一部分第一主题
师:聆听思考--这段音乐的节拍、情绪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师:聆听思考—这段音乐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景象?
师:聆听思考--请你们为这段音乐起个名字。
师:总结--乐曲师四三拍的,中速稍慢,琵琶用长轮的方法演奏,情绪优美,表现了天山美丽春天的景色。可以命名为春到天山
师:请同学们哼唱第一主题,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师:这一主题在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
两次
B--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师: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听一听这部分的音乐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乐曲第二部分旋律热烈欢快,具有典型的新疆舞曲风格,请同学们随音乐做几个舞蹈动作。用铃鼓敲击简单的节奏型。
师:乐曲第一部分情绪优美、柔和;第二部分更加明朗,具有舞蹈性节奏特点,情绪变化得更加欢快。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充分聆听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乐曲,感受乐曲不同乐段不同主题的风格特点;并能哼唱主题旋律。能用舞蹈动作表现内心对作品的理解感受。
4、完整欣赏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弹奏该曲,听到第二部分主题时请女生随音乐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男生敲击铃鼓。
设计意图:完整欣赏乐曲,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5、拓展欣赏
欣赏《新疆舞曲》或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阿拉木汗》,拓展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和中国民族乐器的了解。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和中国民族乐器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