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而流畅地演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2.初步了解布依族聚居主要地方及服饰特点和民族节庆活动。
3.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4.主动参与创编实践,并能作出简单的填词创编或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5.通过学习本首歌,引导学生要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本首歌节奏密集,使学生能够吐字清楚的快速演唱。
2.了解衬词的作用,仿照本首歌曲自己创编歌词与演唱。
三、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师创编歌曲激趣导入
师将《唱山歌》某些乐句的歌词改编成“久不唱歌忘记歌”七个字并进行演唱。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我创编的歌曲,想听吗?那给我一点鼓励吧!
(2)师问:“有谁知道刚才老师反复唱的那句歌词是什么呢?
(揭示课题:久不唱歌忘记歌)齐读两遍
(二)合作交流学习
1.了解布依族
师:呀!你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刚才我根据歌曲《唱山歌》创编了一首壮族风格的《久不唱歌忘记歌》,还有布依族风格的呢!你们想听吗?走,现在就跟着老师先去了解一下布依族这个少数民族吧!
(结合课件初步了解他们主要聚居的地方、穿着及主要节庆)
师总结:好的!关于布依族我们就暂时了解这么多,如果同学们还想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情况,可以通过上网去查询。
2.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听听他们又是怎样唱这七个字的?
(1)(出示歌谱并播放歌曲)初听歌曲,初步感知歌曲并认识衬词及体会他们的作用。
师:布依族人是怎样唱“久不唱歌忘记歌”这七个字的呢?(在中间加了“啊是”“嘎拉拉子”“尖噜噜”这些词语)这类词语在歌曲的其他地方也有吗?
(师:这类词语我们把它叫做衬词,它没有实质的意思,只是为了衬托出歌曲的幽默风趣,布依族人自己把它加上去的。)
(2)有节奏地读歌词。
师:咱们来读读这些有趣的衬词,好吗?(师引导学生边划拍边读衬词)
有节奏地读歌曲三段歌词。(师生歌词接龙:师读其他的词语,生读衬词;分组读;齐读)
(3)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及道理。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生:不知道
师:其实很简单,现在老师来变个小魔术,把这些衬词去掉后,就是这首歌唱的主要意思了,来,齐读去掉衬词后的内容。
师:“久不唱歌忘记歌,久不钓鱼忘记河”歌曲到底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任何知识和本领如果不常常运用就会忘掉,就像刀子很久不用会生锈,不爱思考脑子会变笨等等。)歌曲是布依族人表情达意的主要形式之一,本首歌用质朴的歌词告诉我们这一深刻的道理。
3.(出示歌谱)学习本首歌的歌谱。
师:读懂了歌词的奥妙,我们来看看歌谱有什么特点呢?
师范唱;指名回答(相同与不同,突破易错的地方);
生随师唱两遍;生随琴完整地唱一遍;
4.生随琴学唱歌词。
随琴学唱这三段(弹一句,唱一句;试着连起来唱)。
5.处理并巩固歌曲。
(1)注意力放在叙述部分,轻松活泼愉快。
(2)多形式演唱(分组唱、接龙唱、齐唱等等)。
(三)小组合作创编歌曲:
1.师:歌曲演唱的都是布依族人民生活中的小事,很有意思。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发生许多有趣的事,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方式唱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歌词及相应动作的创编,
学习建议:
自主学习:(1)静静的观察并思考:每段需要创编几句?每句大概多少个字等等?(2)将你想好的写在本子上?
小组交流:(1)拿出已写好的小组内交流。(2)确定两句你认为最能代表你们小组意见的歌词来唱唱,最好能有一两个简单的动作。(3)时间大约为5分钟。开始。
2.小组创编并展示。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成果吧!
生:分组表演,展示成果。 师:让学生讨论,选出三组比较好的歌词,用他们创编的歌词替换下原来的三段歌词。全班同学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创造出这么多有趣生动的歌词,而且演唱得也非常棒,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其实民歌当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就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认真的体会,你一定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这节课大家表现得相当出色,感谢大家的合作,让我们在这首《久不唱歌忘记歌》歌声中准备下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