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四边形
第2节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考 点 知 识 清 单
考点一 矩形
性质
四个角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②________________
判定
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
对角线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1.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每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2.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
考点二 菱形
性质
四条边都⑥_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互相⑦________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⑧___________
判定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
对角线互相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
面积
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菱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即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菱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2.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菱形各边中点连线围成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各边中点连线围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考点三 正方形
性质
四条边都?________________
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互相平分、互相?________、?_________,并且每条对角线?_________。
判定
一组?____________的矩形。
一个角是?____________的菱形。
【温馨提示】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4条,它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2.正方形的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4.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包含关系如图:
题 型 归 类 探 究
类型一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
【典例1】(2017·南宁)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在BD上,BE=DF。
(1)求证:AE=CF;
(2)若AB=6,∠COD=60°,求矩形ABCD的面积。
【思路导引】(1)要证AE=CF可以证明这两边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明△ABE≌△CDF,或者证明△AOE≌△COF;也可以连接CE,AF,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由条件易知△OCD为等边三角形,故∠ACD=60°,再求AD的长,即可计算矩形ABCD的面积。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证明矩形的两种思路:(1)若四边形为(或可证为)平行四边形,则再证一角为直角或对角线相等;(2)若直角较多,可证三个角为直角。
【变式训练】1.(2018·通辽)如图,△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CD,连接CF。
(1)求证:△AEF≌△DEB;
(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类型二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
【典例2】(2018·扬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A,点F是AB的中点,连接D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
(1)求证:四边形AEBD是菱形;
(2)若DC=,tan∠DCB=3,求菱形AEBD的面积。
【思路导引】(1)通过证△ADF≌△BEF,可得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又DB=DA,故 AEBD是菱形;
(2)在菱形AEBD中,AB⊥ED,从而有CD⊥DE,通过解Rt△DCE,求得DE的长度,进而可计算菱形的面积。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一般思路:(1)先证明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再证明一组邻边相等或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2)证明四条边相等或对角线垂直且平分。
【变式训练】2.(2018·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B=A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平分∠BAD,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若AB=,BD=2,求OE的长
类型三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重难点)
【典例3】(2018·潍坊)如图,点M是正方形ABCD边CD上一点,连接AM,作DE⊥AM于点E,BF⊥AM于点F,连接BE。
(1)求证:AE=BF;
(2)已知AF=2,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24,求∠EBF的正弦值。
【思路导引】(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通过证明Rt△DEA≌Rt△AFB,得AE=BF;
(2)AE=BF=x,利用S△ABE+S△ADE=24,求得x的值,再进一步在Rt△EFB中计算BE的长,从而可求∠EBF的正弦值。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正方形的四个判定方法:(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变式训练】3.(2017·上海)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CD,E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 EA=EC.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果BE=BC,且∠CBE:∠BCE=2:3,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中 考 真 题 回 放
考点一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1.(2018·威海)矩形ABCD与CEFG,如图放置,点B,C,E共线,点C,D,G共线,连接AF,取AF的中点H,连接GH.若BCB=EF=2,CD=CE=1,则GH=( )
A.1 B. C. D.
2.(2018·枣庄)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边BC的中点,AE⊥BD,垂足为F,则tan∠BDE的值为( )
A. B. C. D.
3.(2018·莱芜)如图,在矩形ABCD中,∠ADC的平分线与AB交于E,点F在DE的延长线上,∠BFE=90°,连接AF,CF,CF与AB交于G.有以下结论:①AE=BC;②AF=CF;③BF2=FG·FC;④EG·AE=BG·AB.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4.(2018·济南)如图,矩形EFGH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矩形ABCD的各条边上,AB=EF, FG=2,GC=3,有以下四个结论:①∠BGF=∠CHG;②△BFG≌△DHE;③tan∠BFG=;④矩形EFGH的面积是4。其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考点二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5.(2018·日照)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CO,BO=DO,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是( )
A.AB=AD B.AC=BD C.AC⊥BD D.∠ABO=∠CBO
6.(2018·烟台)对们线长分别为6和8的菱形ABCD如图所示,点O为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折叠菱形,使B,B'两点重合,MN是折痕.若B'M=1,则CN的长为( )
A.7 B.6 C.5 D.4
7.(2018·滨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点E,F分别在BC,CD上,若AE=,∠EAF=45°,则AF的长为___________。
8.(2018·青岛)已知:如图, 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点G为AD的中点,连接CG,CG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FD。
(1)求证:AB=AF;
(2)若AG=AB,∠BCD=120°,判断四边形AC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9.(2018·临沂)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a(0°<a<360°),得到矩形AEFG.
(1)如图,当点E在BD上时,求证:FD=CD;
(2)当a为何值时,GC=GB?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10.(2018·枣庄)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
(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
(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G=6,EG=2,求BE的长.
考点三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11.(2018·临沂)如图,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边AB,BC,CD,DA的中点,则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AC=BD,则四边形EFGH为矩形;②若AC⊥BD,四边形EFGH为菱形;③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则AC与BD互相平分;④若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AC与BD互相垂直且相等。
A.1 B.2 C.3 D.4
12.(2018·枣庄)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2,把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BP,连接AP并延长交CD于点E,连接PC,则三角形PCE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13.(2018·莱芜)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E为BC边的中点,AE,DE的圆心分别在边AB,CD上,这两段圆弧在正方形内交于点F,则E,F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14.(2018·潍坊)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A与原点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D在x轴的负半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至正方形A'B'C'D'的位置,B'C'与CD相交于点M,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15.(2018·青岛)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点E,F分别在AD,DC上,AE=DF=2,BE与AF相交于点G,点H为BF的中点,连接GH,则GH的长为_____________。
16.(2018·聊城)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BC上的一点,连接AE,过B点作BH⊥AE,垂足为点H,延长BH交CD于点F,连接AF。
(1)求证:AE=BF;
(2)若正方形边长是5,BE=2,求AF的长。
17.(2018·济宁)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连接DF,过点E作EH⊥DF,垂足为H,EH的延长线交DC于点G.
(1)猜想DG与C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过点H作MN∥CD,分别交AD,BC于点M,N.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点P是MN上一点,求△PDC周长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型归类探究】
【典例1】
【自主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AB∥CD,∴∠ABE=∠CDF,
又∵BE=DF,∴△ABE≌△CDF,∴AE=CF。
(2)解:在矩形ABCD中,OC =AC,OD=BD,且 AC = BD,
∴OC=OD,又∵∠COD=60°,∴△OCD为等边三角形,∴∠ACD=60°。
在Rt△ACD中,AD=tan60°×CD=6。
∴矩形ABCD的面积=AB·AD=36。
【变式训练】1 (1)证明:∵E是AD的中点,∴AE=DE。
又∵AF∥BC,∴∠AFE=∠DBE,∠EAF=∠EDB,∴△AEF≌△DEB.
(2)解:四边形ADCF是矩形。
证明:∵AF∥CD,且AF=CD,∴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AEF≌△DEB,∴AF=BD,∴BD=CD,即AD是△ABC的中线。
∵AB=AC,∴AD⊥BC,∴∠ADC=90°。 ∴四边形ADCF是矩形。
【典例2】
【自主解答】(1)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DE=∠BED,∠DAB=∠EBA.∵点F是AB的中点,∴AF=BF,∴△ADF≌△BEF(AAS)∴AD=BE.又∵AD∥BC,
∴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DA=DB,∴平行四边形AEBD是菱形。
(2)解:∵平行四边形AEBD是菱形,∴AB⊥ED.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ED⊥CD。
在Rt△CDE中,tan∠DCB=3,DC=,∴DE=3。
又∵AB=CD=,∴菱形AEBD的面积=×AB×ED=××3=15.
【变式训练】2.(1)证明:∵AB∥CD,∴∠CAB=∠ACD,∵AC平分∠BAD,∴∠CAB=∠CAD,∴∠CAD=∠ACD,∴AD=CD.∵AD=AB,∴AB=CD。
又∵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B=AD,∴ ABCD是菱形。
(2)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BD。
OA=OC=AC,OB=OD=BD,∴OB=BD=1。
在Rt△AOB中,∠AOB=90°,∴OA==2。
∵CE⊥AE,∴∠AEC=90°,在Rt△AEC中,∠AEC=90o,O为AC中点,
∴OE=AC=OA=2。
【典例3】
【自主解答】(1)证明:∠BAF+∠DAE=90°,∠ADE+∠DAE=90°,∴BAF=∠ADE。
在Rt△DEA和Rt△AFB中,∠ADE=∠BAF,∠DEA=∠AFB,DA=AB,
∴Rt△DEA≌Rt△AFB,∴AE=BF。
(2)解:设AE=x,则BF=x,∵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24, DE=AF-2.
∴x2+×2x=24,解得x1=6,x2=-8(舍),∴EF=AE-AF=6-2=4,
在Rt△EFB中,BE==2,∴sin∠EBF=。
【变式训练】3.(1)证明:在△ADE与△CDE中,∵AD=CD,CD E=DE,EA=EC,
∴△ADE≌△CDE,∴∠ADE=∠CDE。
∵AD∥BC,∴∠ADE=∠CBD,∴∠CDE=∠CBD,∴BC=CD.
又∵AD=CD,∴BC=AD又∵D∥B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CD,∴ ABCD是菱形。
(2)解:∵BE=BC,∴∠BCE=∠BEC。∵∠CBE:∠BCE=2:3,
∴∠CBE=180o×=45o。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E=∠CBE=45°,∴∠ABC=90°,∴菱形ABCD是正方形。
【中考真题回放】
1.C解析:延长GH交AD于点P,易证△APH≌△FGH(ASA),则AP=GF=1,GH=PH=PG,∴PD=AD-AP=1,DG=1,∴GH=PG=×。
2.A 3.C 4.①②④ 5.B 6.D
7. 解析:分别取AD,BC中点M,N,由AD=4,AB=2,证得四边形ABNM是正方形,连接MN,EH,由∠ HAE =45°,四边形ABNM是正方形,可知此处有典型的正方形内“半角模型”,故有EH=MH+BE,由AB=2,AE=,易知BE=1,所以EN=BN-BE=2-1=1,设MH=x,由M是AD中点,△AMH∽△ADF可知,DF=2MH=2x,HN=2-x,EH=MH+BE=x+1,在Rt△En中有EN2+hN2=EH2,故12+(2-x)2=(x+1)2,解得x=,故DF=,
故AF=。
8.(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F∥CD,AB=CD,∴∠AFC=∠DCG。
∵GA=GD,∠AGF=∠CGD,∴△AGF≌△DGC,∴AF=CD,∴AB=AF。
(2)解: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理由:∵AF=CD,AF∥CD,∴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BCD=120o,∴∠FAG=60o,
∴△AGF是等边三角形,∴AG=GF,∵△AGF≌△DGC,∴FG=CG,
∵AG=GF=GD,∴AD=CF,四边形ACDF是矩形。
9.(1)证明:如图1,连接AF,∵四边形ABCD是矩形,结合旋转与全等可得BD=AF,
∠EAF=∠ABD,∵AB=AE,∴∠ABD=∠AEB,∴∠EAF=∠AEB,∴BD∥AF,
∴四边形BDFA是平行四边形,∴FD=AB,∵AB=CD,∴FD=CD。
(2)解:如图2,当点G位于BC的垂直平分线上,且在BC的右边时,
易知点G也是AD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DG=AG。
又∵AG=AD,∴△ADG是等边三角形,∴∠DAG=60°,a=60° 。
如图3,当点G位于BC的垂直平分线上,且在BC的左边时,同理,△ADG是等边三角形,
∴∠DAG=60°此时a=300°。
综上所述,当a为60o或300o时,GC=GB.
10.(1)证明:∵GE∥DF,∴∠EGF=∠DFG。∵由翻折的性质可知:GD=GE,DF=EF,
∠DGF=∠EGF,∴∠DGF=∠DFG∴GD=DF∴DG=GE=DF=EF,∴四边形EFDG为菱形。
(2)解:EG2=GF·AF,理由:如图1所示:连接DE,交AF于点O.
∵四边形EFDG为菱形,∴GF⊥DE,OG=OF=GF,
∵∠DOF=∠ADF=90°,∠OFD=∠DFA。∴△DOF∽△ADF,
∴,DF2=FO·AF。
∵FO=GF,DF=EG,∴EG2=GF·AF。
(3)解:如图2所示:过点G作GH⊥DC,垂足为H。∵EG2=GF·AF,AG=6,EG=2,
∴20=FG(FG+6),整理得:FG2+6FG-40=0.解得:FG=4,FG=-10(舍去)。
∵DF=GE=2,AF=10,∴AD=,
∵GH⊥DC,AD⊥DC,∴GH∥AD。∴△FGH∽△FAD.
∴,即。
GH=,BE=AD - GH = 4 - =。
11.A
12. 9-5 解析:∵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把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BP,∴PB=BC=AB,∠PBC=30°,∴∠ABP=60°,∴△ABP是等边三角形,
∴∠BAP=60°,AP=AB=2,AD=2,AE=4,DE=2,∴CE=2-2,PE=4-2,
作PF⊥CD于F,∴PF=PE=2-3,∴S△PCE=CE·PF=×(2-2)×(2-3)=9-5.
13.
14.
15. 解析:∵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D=∠D=90°.
又∵AE=DF,∴△ABE≌△DAF,∴∠ABE=∠DAF.
∵∠ABE+∠AEB=180°-∠BAE=180°- 90°=90o,∴∠DAF+∠AEB=90°,
∴∠AGE=180°-90°=90°,∴∠BGF=90°。
在Rt△BGF中,点H为BF的中点,∴GH=BF,在Rt△BFC中,BC=5,CF=CD-DF=5-2=3,根据勾股定理得BF=,∴GH=。
16.(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E=∠BCF=90°,
∴∠BAE+∠AEB=90°。 ∵BH⊥AE,∴∠BHE=90°,∠AEB+∠EBH=90°,∠BAE=∠EBH。
在△ABE和△BCF中,,∴△ABE≌△BCF(ASA),∴AE=BF。
(2)解:由(1)得△ABE≌△BCF,∴BE=CF。∵正方形边长是5,BE=2, ∴ DF=CD-CF-CD-BE-5-2-3.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AF====。
17.(1)CF=2DG。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CD,AD∥BC,∠ADC=90° 。
∵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DE= AD,CF=BC∴DE=CF=CD.
∵∠ADC=90°,EH⊥DF,∴∠CDF+∠EDF=90°,∠DEG+∠EDF=90°。
∴∠CDF=∠DEG.在Rt△FCD中,tan∠CDF=。
在Rt△DEG中,tan∠DEG=。∴。∴CF=2DG。
(2)解:如图所示.在NB上取NQ=NC,连接DQ交MN于点P。
∵MN∥CD,CD⊥BC,∴MN⊥BCQ。又∵NQ=NC,∴PC=PQ.
∴PD+PC=PD+PQ=DQ.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此时PD+PC最短.
又∵CD=10,∴此时△PDC的周长=PD+PC+CD=PD+PC+10最短。
∵MN∥CD,∴∠MHD=∠CDF. ∴tan∠MHD==tan∠CDF=。∴MH=2MD。
设MD=t,则MH=2t.同理ME=2MH=4t.∴DE=5t.∴CD=2DE=10t=10,∴t=1。
∴CQ=2DM=2.在Rt△CDQ中,由勾股定理得DQ===2.
∴△PDC周长的最小值为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