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4 11:02:35

文档简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正确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清明上河图》相关视频
师:“苏湖足,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浙江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展示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的过程,从西汉到南朝最后到宋代
2、合作探究
思考,南京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点拨: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二、农业的发展
师: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那么同学们说说农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展示相应的图片资料对应农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如生成工具的革新有秧马;水稻的推广有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当时还出现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还有茶树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等等。
三、手工业的兴盛
师: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引导学生分别说说它们的表现有哪些?
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和资料,如纺织业中的蜀锦;制瓷业的瓷器,特别是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ANI和瓷器有关,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送瓷器为主);造船业的海等等(同时补充资料)
四、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师: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同学们来说说商业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
①大城市的增加:开封、杭州
②贸易场所的扩大
引导学生思考:
展示唐朝长安和宋代临安的对比材料,提问: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住行的方便这个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居住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理由何在?
点拨:宋代:城市打破了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割的界限,还出现了“草市”。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③货币的变化
师:(播放钱币变化的视频)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那怎样才能减轻商人们相互交易的负担?
展示“交子”和“会子”的图片
2、海外贸易的繁荣
师:商业的发展也会带动海外贸易的繁荣,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其中有哪些表现?
展示宋代海外贸易的图片,利用地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印象
3、合作探究二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代海外贸易繁盛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看图
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讲解
学生思考
学生:发明方便携带的纸币
学生:主要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海外贸易范围广大:设立市舶司
学生根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和分析材料,进行相互的讨论
引导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用图片资料展示一些相关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说明了当时经济的繁荣,而经济重心南移主要是因为自唐朝中期至五代、两宋时期战乱,人口出现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使得这些地区得到开发。
总结提升
板书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工具的革新
2、水稻的推广
3、经济作物的种植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2、制瓷业
3、造船业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2、海外贸易的繁荣
课件28张PPT。宋代经济的发展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下导入《清明上河图—商铺》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掌握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正确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知识找找宋代南方经济发展有哪些原因?找出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展的内容?想想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自学指导宋代经济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水稻的推广:制瓷业:造船业:经济作物的种植:纺织业:棉纺织业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占城稻的引进大城市的增加
贸易场所的扩大
出现“交子”“会子”等纸币商业:海外贸易繁荣景德镇瓷都茶树、棉花北南北南北南西汉南朝宋代思考,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南方相对北方安定;
2、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以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3、有利的自然环境和比较好的社会环境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建立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背景宋代《耕获图》表现1234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秧马南方普遍种植茶树,产量增加水稻成为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占城稻的推广)棉花种植推广到江淮流域建立 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生产工具的革新秧马建立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由于南方温暖湿润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南方成为宋朝粮食主产区。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的推广建立茶树、棉花推广表现制瓷业造船业纺织业四川、江浙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业兴起,工具先进和种类繁多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北宋—船坞;南宋—指南针)建立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的蜀锦、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纺织业蜀锦建立制瓷业钧窑【河南 禹州 】 汝窑【河南 宝丰 】 官窑【河南开封 】 定窑 【河北曲阳 】 哥窑【浙江龙泉 】 宋代五大官窑瓷都 【江西 景德镇】 建立造船业相关史料:1974年,泉州后渚港古码头遗址发现一艘南宋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分13个水密仓 大城市的增加贸易场所的扩大货币的变化城市打破市坊分开的界线;
农村草市和墟市发展迅速开封、杭州纸币“交子”“会子”的出现商业发展的表现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思考: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住行的方便这个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居住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理由何在?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建立宋代:城市打破了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割的界限视频:《古钱》
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宋朝的哪个地区?宋代用的是什么纸币呢?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补充知识: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 =10000文 按粮食购买力换算: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主要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海外贸易范围广大设立市舶司管理外海贸易海外贸易的发展临安明州泉州广州高丽、日本苏门答腊岛印度阿拉伯半岛东
非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代海外贸易繁盛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经济重心南移;
?造船业发达;
?指南针的应用;
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频繁的战乱。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造船业发达 ,罗盘针开始用于航海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空前发展;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广州、泉州 、 明州是大商港;并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